1951年,叶亚华在澳门街头要饭无果,无奈在牌子上写道:“我是抗日名将王铭章的遗

尔说娱乐 2025-07-05 12:27:32

1951年,叶亚华在澳门街头要饭无果,无奈在牌子上写道:“我是抗日名将王铭章的遗孀!”结果引起轰动,这是怎么回事?她的结局又如何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自从丈夫牺牲之后,叶亚华就只能独自抚养子女。   她本想去澳门谋生,没想到因为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再加上这一路颠沛流离,她和孩子竟然沦落乞讨得的地步。   她自己尚且可以忍受这种苦日子。   但是, 她不想让孩子跟着她一起一起吃苦。   无奈之下,她只能想出了这么一个笨办法。   牌子上的字很快引起轰动,并引发各大报刊纷纷报道。   抗日英烈的遗孀竟然沦落到要依靠乞讨度日,这实在是让人心寒。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蒋介石那里。   国民党的口碑本来就不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他颜面何在?   于是,蒋介石立即行动,将叶亚华和孩子们接到了台湾。   实际上,叶亚华也不想离开大陆。   毕竟她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这里才是她的家乡。   但是她也知道,去台湾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叶亚华读过书,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   因此,国民党给她安排了一个“空军文学课程教官”的工作,并授予她准尉军衔。   这样一来,她和孩子们总算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之后,叶亚华也没有再改嫁。   她和王铭章的儿子名为王道纲。   他对婚恋没有兴趣,一生都没有娶妻。   王道纲心中向佛,长期居住在新北寺中。   虽说在台湾安顿了下来,但是叶亚华心中还是时刻思念着故乡四川。   2003年,叶亚华从台湾回到了四川。   她本以为,没有人会在意她。   但没想到, 四川政府和老百姓们都热烈欢迎她。   叶亚华心中十分感动。   她知道,四川的人们之所以如此热情,是因为她的丈夫是英雄。   王铭章就是四川新都县人,他的父母做一点小生意,日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还算过得去。   然而,父母早逝之后,就只剩下了兄妹三人相依为命。   幸好,有一位好心人看王铭章可怜,于是就出钱资助他去读了书。   1909年,王铭章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成为第五期的学生。   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王铭章主动请缨,作为首批出川的部队加入到了抗日队伍中。   在誓师大会上,王铭章举着拳头宣誓,只要能够将日本鬼子赶出国门,他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   第二天,他回了一趟家,和亲人告别。   自从从军之后,王铭章就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是每一次回来,他都会将子女们叫到一起训话,要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毕竟他自己就是以为读书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在孩子们眼中,王铭章是一个严格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的军人。   在在临行的前一晚,王铭章将所有家人叫到房间。   他难得深情地对他们说:   “我知道,这次出川抗日肯定要付出很大代价,我的决心是不成功则成仁。”   “我走后,你们要和睦相处,子女要听话,要读书……”   第三天,一家人含泪送别了王铭章。   没想到,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1938年,王铭章被任命为41军前方总指挥,负责保卫藤县。   王铭章知道,他们装备差、兵力弱。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都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3月17日, 藤县保卫战进入最后阶段。   日军直接调来了飞机,对这里进行轰炸。   守城官兵死伤严重。   下午,日军继续轰炸,城墙和防御工事都被炸毁,团长也在这一战中装了牺牲。   王铭章抱着必死的决心,发动了最后一封电报,表示要拼死报国。   最终,王铭章身中数枪,壮烈牺牲。   这一战虽然惨烈,但是却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民政府危及王铭章颁发褒奖令,并追赠他为陆军上校。   王铭章为国而死,因此四川百姓敬他爱他。   2018年,叶亚华又回了四川,并定居在了这里。   对于她来说,尽管在台湾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四川依旧是她和丈夫唯一的故乡。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名将王铭章遗孀返蓉定居)

0 阅读:202

评论列表

用户77xxx22

用户77xxx22

2
2025-07-06 00:40

追授陆军上校?王铭章是师长,生前都应该是少将起步吧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