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友谊:因“瓦良格”结缘,用国家名义提供担保,迫使土耳其放开海峡。中国投桃报李,出资15亿美元挽救希腊经济,为中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0 年的雅典街头,失业者的抗议声此起彼伏,银行门口排起长龙,这个曾孕育奥林匹克精神的国度,正深陷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千里之外的中国,此时正酝酿着一场跨越山海的回报——上百亿经济援助与大规模投资接踵而至,这一切的缘起,要追溯到十年前那艘穿越海峡的巨轮。 1999 年,黑海造船厂的锈迹中,未完工的 “瓦良格” 号航母迎来了新的命运。中国商人以 2000 万美元拍下这艘苏联遗产时,没人料到它将成为中希关系的纽带。2000 年 6 月,当拖船牵引着这艘无动力巨轮驶向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以 “航道安全” 为由横加阻拦,提出 10 亿美元担保金的苛刻条件。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希腊突然提出愿以国家名义提供担保,这个举动并非偶然——希腊与土耳其的世仇由来已久,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到爱琴海岛屿争端,希腊始终在寻找制衡土耳其的机会。 希腊的援手让 “瓦良格” 号最终得以穿越海峡,却也付出了代价——一名希腊水手在拖航过程中不幸殉职。这份情谊被中国铭记于心,为八年后的互助埋下伏笔。 彼时的希腊正为 2004 年雅典奥运会投入巨资,原本 46 亿欧元的预算在 “9・11” 事件后飙升至 150 亿欧元,仅安保费用就超支 20 亿。这场被称为 “史上最赔钱” 的奥运会,成为压垮希腊经济的第一根稻草。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让希腊经济彻底崩盘。债务总额超过 GDP,旅游业与航运业几近停滞,公务员薪资与养老金无法发放,街头抗议演变成常态。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提供贷款,却附带严苛的紧缩条款,要求削减福利、提高税收,这让习惯高福利的希腊民众怨声载道。 就在此时,中国的援助如及时雨般到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框架下,中国出资 15 亿美元参与救援,更以实际行动深化合作——2010 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以 40 亿人民币收购比雷埃夫斯港 70% 股权。 这个年吞吐量不足百万集装箱的老港,在中资注入后焕发新生:4 亿欧元扩建投入,新增码头与现代化设备,到 2018 年吞吐量突破 500 万集装箱,跃居欧洲第四大港,直接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希腊带来 3-5 亿欧元税收。 中国的投资绝非孤例。物流、电力等领域累计超 10 亿欧元的民间资本涌入,占希腊外资总额近半。希腊的橄榄油、乳制品通过中国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每年为其带来数亿美元收入;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的铁路线直通比雷埃夫斯港,让希腊成为 “一带一路” 在欧洲的重要支点。 这种 “授人以渔” 的合作模式,既解希腊燃眉之急,也为中国打开了欧洲市场通道。 如今的比雷埃夫斯港,巨型起重机林立,货轮往来如梭。这个曾经的债务危机重灾区,已成为地中海最繁忙的枢纽之一。希腊在欧盟内部,多次在涉华议题上仗义执言,用实际行动回报中国的信任。 从 “瓦良格” 号的艰难远航到比雷埃夫斯港的繁荣,中希两国以真诚互助诠释了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的东方智慧,也为国际关系写下了 “互利共赢” 的生动注脚。
中欧峰会或将缩水24小时!部分议程被曝取消,欧盟自食经贸恶果彭博社曝料:原定两
【1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