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之问”的本质是腐败应不应该合法化。腐败行为“不好看”,一旦合法了,腐败就

天天说史 2025-07-05 22:25:26
“桑弘羊之问”的本质是腐败应不应该合法化。腐败行为“不好看”,一旦合法了,腐败就不存在了,但是阶级就出现了,并且固化下来。 盐铁税与农业税是西汉的关键税种:盐铁专营是国家的关键财政收入,既然是肥差,自然就有腐败,甚至比较严重的腐败,国家财政是收上来了,但是官员贪腐严重,盐铁卖价很高。 于是霍光作为辅政大臣就想“让利于民”,取消专营,这样民间竞争,就不会与民争利了。而事实上,霍光作为权倾朝野的重臣,代表的是大商人利益。盐铁在西汉没有科技投入,铁在汉武帝早期就大规模开发冶炼,其实盐铁作为必须品,也是垄断产品,大规模利润就是东买西卖的资本利得。 资本利得不给国家给私人,即使开始可以课税,但最终就是资本利得税收不上来,因为他们支持霍光,贿赂霍光就行。 结果就是官员确实没有盐铁腐败了,但国家收入也没了。 于是,国家税收就得农业税出,这都是来自最可怜的农民阶层。苛捐杂税,徭役本就多如牛毛。即使官员不腐败,国家也财政空空,没能力应对战争,天灾,转移支付等等国家机器的用度。 因此,《盐铁论》的焦点应该是,如果开放私营,富人课税是充足的,盐铁私营问题不大,是可以抑制官员腐败。但这是理想状态。官员都管不住,还能给商人课税?结果就是商人贿赂官员,做他们的代言人,然后养了官商两波人。 更可怕的是,国家没有大吃大喝的显性腐败,但转入地下:阶级出现了。然后就会有种姓这类“发明”,这些人为概念抑制财富流通,最后抑制阶级流动,最终抑制财富创造,损害既有的财富创造。 《盐铁论》能出版,桑弘羊之论能在朝堂讨论半年,最后也确实有些好的政策调整,说明西汉王朝还气数未尽。也确实,之后还走了近百年。 如果讨论都没有,恐怕西汉当时就不行了。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

天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