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的时候就是尖刀,不用之时就“弃之敝履”。1688年,2000名士兵在被饿了5

夜听历史 2025-07-05 23:00:03

要用的时候就是尖刀,不用之时就“弃之敝履”。1688年,2000名士兵在被饿了5个月之后,连长枪都握不稳的情况下,还是用意志力冲入了巡抚衙门,将新任巡抚柯永升逼死,在清朝逼死封疆大吏等同于谋反,等待他们的也是悲惨的结局。 1688年,即康熙二十七年,武昌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兵变事件,其导火索便是2000名清兵五个月未获军饷。这一事件背后,是清廷裁军决策与地方官府执行不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清廷为平叛投入40余万兵力,耗费军饷数千万银两,国家和社会陷入“士卒疲于荷戈,民生困于转运”的艰难境地。战乱平息后,康熙帝开始裁军以节省饷银,维持朝廷运转。湖广地区是平定“三藩之乱”的前沿阵地,驻守当地的湖广总督蔡毓荣麾下5000精兵立下汗马功劳。然而,蔡毓荣官场失意入狱,其手下精兵被裁撤至2000人,转归新任总督徐国相统领。不久,徐国相也因包庇同僚被革职,康熙帝下令废掉湖广总督职位,却忽视了妥善安置这2000名亲兵。 由于湖广官场混乱,裁撤军队工作处理不当,导致这2000名绿营兵五个月未获军饷。起初,他们只是恳请官府发放被截留的5000两军饷和1000石口粮,但湖广官员不仅拒绝,还威胁要抓拿闹事者,彻底激怒了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走投无路的绿营兵推举夏逢龙为盟主,冲入巡抚衙门,逼死新任巡抚柯永升,抢走巡抚关防大印,引发兵变。这场兵变震惊朝野,清廷迅速调集荆州八旗军及湖广提督徐治都所部等军队进行镇压。最终,夏逢龙兵败身死,历时两个月的武昌兵变被平息。然而,这一事件也暴露出清廷在军队管理和地方治理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裁军和军饷发放等敏感问题上,需要更加审慎和妥善的处理,否则极易引发兵变,威胁地方稳定和朝廷统治。 这2000人原本是朝廷手里的尖刀,结果在立下功劳之后“弃之敝履”,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拿不到,这样的情况下攻入巡抚衙门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0 阅读:422

猜你喜欢

夜听历史

夜听历史

夜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