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18 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我能抱抱你吗?” 谁知,护士做了这样一个举动。 “为国捐躯的战友,当年的拥抱和亲吻是否带给了你温暖?”2015年的五一劳动节,甘肃榆中烈士陵园中的风带着黄土的味道,年近半百的张茹蹲在一块墓碑前眼眶红肿,低声喃喃。 在墓碑上,镌刻着“赵维军烈士”和一张永远18岁的脸庞。张茹闭上了眼,但当年老山前线的炮火声却仿佛又在耳边炸响。 29年前的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21岁的她是47军战地救护队的一员,负责在被称为“曼棍洞”的野战医院中救治伤员。 她依稀记得,当时洞外是延绵不绝的炮击,洞内则是无数伤员的呻吟、血腥味和挥之不去的消毒水气息。伤员就像流水一样被抬进来,又匆匆转走,或永远留下。 不过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赵维军,这名当年不过才18岁的小战士。他受到了战场上的爆炸和弹片伤害,被抬进来时已经是血肉模糊了。 地雷的碎片和后续爆炸的冲击,几乎撕碎了这个小战士。尽管紧急截肢保住了他的命,但老山前线湿热的环境作为细菌的天然温床,他不幸感染了绿脓杆菌,持续侵蚀着赵维军的伤口。 尽管拼尽了全力,但奈何当时我军药品紧缺,消炎药一加再加,物理降温的湿毛巾换了一条又一条,却始终奈何不了绿脓杆菌。 伤口也在迅速恶化,脓液不断渗出,可以预见,他的生命即将凋零。而张茹一直守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的脸庞逐渐扭曲,听着他高烧中的梦话,但却无能为力。 赵维军偶尔清醒的时候,还会和她聊几句,也正是在聊天中,她才知道赵维军来自甘肃榆中,家里有父有母,才18岁。 他说起家里母亲做的面时,眼里还会闪着光,不知道是泪花的光,还是眼睛中的光。而张茹也一直像对待弟弟一样照顾他,喂水、擦汗、鼓励。 当转移命令下达时,赵维军已经极度虚弱了。但有天中午,赵维军却突然变得异常清醒,声音虽然还很微弱,可非常清晰:“护士姐姐,兰州……在哪边?” 张茹指了指西北方,担架也小心地调转了方向。赵维军望着那个方向,轻声地向远方的父母告别:“爸,妈…我回不去了…但我没丢脸……” 一时间周遭的空气十分凝重。片刻后,他看向了张茹,眼神里有种孩子般的羞赧:“姐姐…我…我不怕死,就是…就是没尝过爱情啥滋味,能…抱抱我吗?” 张茹听到后双眼泛红,没有犹豫,俯身轻轻环抱住了他滚烫的身体。那一刻,没有情欲,只有对一个即将逝去的年轻生命最深沉的抚慰。 随后,张茹又在他汗湿的额头和干裂的嘴角,印下了两个轻柔的吻。而赵维军的嘴角艰难地向上弯了一下,随即头一歪,在张茹的怀中永远逝去。 彼时,战地摄影干事王红后来听说了这个故事,她找到了张茹,声音激动:“这太震撼了!光写是写不出来的,得拍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战士的心!” 张茹沉默了,再现那扎心的一幕?她下意识的想拒绝,但想到赵维军最后的眼神,想到他未能体会的人生滋味,张茹点了头。 她想为赵维军留下一个证明:证明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有未圆的遗憾;证明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人性依然会迸发出温暖的火花。 而补拍放在了帐篷中,过程艰难,张茹情绪在回忆中十分沉重,但王红却及时捕捉到了那份情感。至此,一张经典的照片《死吻》问世。 此刻,站在冰冷的墓碑前,张茹的泪水无声滑落。她俯下身子,就像当年俯身环抱赵维军一样,对着墓碑低语:“如果能留住你的微笑,我愿一直抱着你啊…弟弟。” 信源: 扬州日报|电影《芳华》中“死吻”女主角原型竟是江都女兵!背后故事感人至深…… 文|礼想 编辑|萱萱老师
1986年,18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06 15:33: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