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和芬兰,突然都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俄乌战争从2022年开打,到现在已经是个持久战。刚开始那会儿,俄罗斯气势汹汹,乌克兰拼死抵抗,战火烧得整个欧洲都跟着紧张。 后来,双方你来我往,打得筋疲力尽。最近几年,战场上的动静小了不少。2023年,俄罗斯和乌克兰断断续续谈了几次停火,虽然没签啥大协议,但枪炮声明显消停了点。 国际社会也没闲着,美国和欧盟一边制裁俄罗斯,一边给乌克兰送武器和钱,搞得俄罗斯经济有点撑不住了。乌克兰呢,靠着西方的撑腰,也慢慢站稳了脚跟。 有专家说,这仗打到现在,双方都耗得差不多了,可能真要走向谈判桌。毕竟,战争不是玩儿,谁也不想一直这么硬扛下去。 俄罗斯那边,普京虽然嘴硬,但国内经济压力山大;乌克兰这边,泽连斯基也得考虑老百姓的日子。所以,战争看起来是要结束了,至少暂时消停一下。可就在这时候,邻国的举动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在大家觉得和平有盼头的时候,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和芬兰这五个国家突然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这公约是1997年签的,全球100多个国家都加入了,目标是禁用地雷这种伤人又不长眼的武器。这些国家之前一直是公约的忠实成员,现在却集体“叛逃”,摆明了是要重新捡起地雷这玩意儿。 为啥要这么干?咱得从这几个国家的处境说起。这五国都挨着俄罗斯,有的甚至跟俄罗斯的边境线就隔着一道篱笆。俄乌战争一打起来,它们就成了前排观众,心里那叫一个慌。 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国土小、人口少,军事力量跟俄罗斯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波兰和芬兰虽然底子厚点,但也一直对俄罗斯保持高度警惕。 俄乌战争让这些国家看明白了,俄罗斯要是真发起狠来,国际社会那套条约和保证不一定靠得住。乌克兰刚开战时,西方援助来得慢吞吞的,要不是乌克兰自己咬牙顶住,早就凉了。 这些国家心里估计也在嘀咕:万一哪天轮到自己,谁来救?与其指望别人,不如自己先把篱笆扎牢。 退出公约的原因:安全第一。这几个国家跟俄罗斯挨得太近,地缘上天然就觉得压迫感十足。俄乌战争一爆发,俄罗斯军队的调动、导弹的发射,都让它们坐立不安。 特别是波罗的海三国,离俄罗斯的军事重镇加里宁格勒就几步路,感觉随时都能被敲门。芬兰呢,跟俄罗斯有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历史上还被苏联欺负过,防备之心从来没放下。波兰更不用说,跟俄罗斯的恩怨能写本书。 这些国家退出公约,摆明了是觉得地雷能给自己多加一道保险。地雷这东西虽然不人道,但对付地面进攻还真管用。万一俄罗斯哪天脑子一热越界,地雷至少能拖延时间,给自己争取点喘息的机会。 再说说安全这块。地雷虽然被国际社会嫌弃,但不得不承认,它是个简单又好使的防御工具。造价低、部署快,埋下去就能用,不需要啥高科技。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尤其是经济和军事资源不太富裕的波罗的海三国,地雷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俄乌战争里,地雷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乌克兰用它挡过俄罗斯的装甲部队,俄罗斯也在前线埋了不少,搞得双方都头疼。 这些国家一看,地雷在现代战争里还是有戏的,干嘛不用?与其遵守公约把自己绑住,不如先把安全抓在手里。 退出公约还有个意思,可能是在向国际社会放信号。这些国家这么干,不光是给自己壮胆,也是想让北约和西方国家看看:我们这边压力太大,你们得加把劲儿。俄乌战争里,北约虽然帮忙,但总有点不温不火的感觉,援助拖拖拉拉,让这些国家心里不踏实。 通过退出公约,它们等于在喊话:别光说好听的,俄罗斯的威胁就在眼前,你们得拿出真格的来。顺便也提醒俄罗斯,别以为战争结束了就能随便撒野,我们也不是好惹的。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没争议。地雷这玩意儿伤人太狠,尤其是对老百姓。战争一结束,地雷埋在那儿,平民踩上了就是灾难。 《渥太华禁雷公约》禁地雷,就是因为这东西太不人道。国际社会一看这几个国家要翻脸,立马急了。红十字会、联合国都跳出来说,这么干会害人,会让地区更危险。 可这些国家不这么想。它们觉得,地雷是拿来防身的,不是主动去害人。俄罗斯的威胁不除,国家安全就没保障,哪还顾得上人道不人道?这话听着有点冷血,但站在它们的角度,也不是完全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