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在老山战场上,曾经歼敌18人的英雄杨启良,转业后却被地方恶霸刁难,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冷冷地冲着对方说道:“我是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人,你确定要和我动手?” 杨启良,1961年出生在浙江台州黄岩区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农村日子苦,靠种地过活,他从小干农活,挑水劈柴,练出一身硬骨头。1983年,22岁的他应征入伍,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师第2团第3连,被派到云南老山前线。那地方山高林密,条件恶劣,士兵住“猫耳洞”,随时准备打仗。他训练刻苦,射击准,手榴弹扔得远,很快就当上班长,带兵严,兄弟们服他。 1984年,中越边境冲突升级。1985年3月8日凌晨,他带12人敢死队夜袭166高地。那是个要命的任务,敌军工事硬,地形险,炮火不断。战斗打得惨烈,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牙顶着。3月9日晚,敌军两个排猛扑过来,守哨位的战友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只剩他一个。他拖着伤,靠步枪和手榴弹撑了四个多小时,干掉18个敌人。眼看敌军又上来,他喊:“朝我开炮!”炮火炸过去,敌军崩了,他居然活了下来。这事迹震全军,得了个“活着的王成”名号,拿了一等功,连队也被叫“坚守英雄连”。 1996年,杨启良转业回台州,进了工商系统,2010年当上台州经济开发区消协秘书长。脱了军装,他干调解员,帮老百姓处理消费纠纷,低调得像个普通人。但那股子军人硬气还在。2013年夏天,他接了个投诉,去一家小超市查情况。对方是个职业投诉人,常拿假茬敲诈商家。这次他拿一袋快用完的面粉嚷嚷有虫,要巨额赔偿,气势汹汹。杨启良一看就明白咋回事,劝他别闹。那家伙不干,扬言动手。杨启良站那儿,淡淡说了句:“我从死人堆里活过来的人,你确定要和我动手?”对方瞅瞅他手臂上的弹疤,气势没了,灰溜溜走了。群众拍手叫好,他却只摆摆手,继续干活。 这事传开,大家叫他“冷面刺客”,不是因为他凶,而是那份从战场带来的正气震得住人。他调解纠纷果断公平,每年处理几百起案子,从假货到吵架,他都一碗水端平。有次一老人买到过期食品,他跑商家查清楚,拿回赔偿,还让商家改进了管理。另一次,俩摊贩抢地盘要打起来,他耐心劝,找出个双方都认的法子,平了事。办公室锦旗堆满,他却从不提自己过去。 2017年建军节前,单位领导上门慰问,他才从床底下掏出一块“人民功臣”的匾额,那是浙江省政府表彰他在老山战役的。同事们才知道他背景,嚷着问细节,他笑笑说:“过去的事,不值一提。”他总说,战场上是为国,生活中是为民,一个理儿。退休前,他一直干调解,退休后偶尔去社区讲故事,教小孩珍惜和平。日子平淡,但他身上那股英雄劲儿从没淡。 杨启良的故事接地气又硬核。从硝烟到街头,他用行动告诉大家,英雄不是光靠打仗,关键时刻站出来,守住该守的,那就是真英雄。他不张扬,却总在需要时发光。
1985年,在老山战场上,曾经歼敌18人的英雄杨启良,转业后却被地方恶霸刁难,他
瑶光映心曲
2025-07-07 01:27: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