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百亿锂电巨头天赐材料及永太科技打“诉讼战”,一审已送前员工吃“牢饭”!据野马

鹤弘谈商业 2025-07-07 15:22:37

2家百亿锂电巨头天赐材料及永太科技打“诉讼战”,一审已送前员工吃“牢饭”!据野马财经,最激烈的商战,往往采用最粗暴的方式……2家百亿锂电巨头的“诉讼战”,战火越来越激烈了。7月2日,新能源行业被一纸公告震动。“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002709.SZ)子公司向永太科技(002326.SZ)及其实控人之一的何人宝等12位对象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销毁年产 13.4 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中利用原告技术秘密建设的生产产线设备及生产工艺资料,并且索赔8.87亿元及115万元律师费。 永太科技发布公告称,不存在侵害天赐材料商业秘密情形,永太高新技术均是自行研发。天赐材料为达到市场垄断打压竞争对手的目的对公司实施商誉诋毁等侵权行为,在无明确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两年间多次向公众散布公司侵犯其商业秘密的误导性信息,已严重损害公司商誉,给原告造成重大损失。永太科技及子公司永太高新就天赐材料侵权行为提起诉讼,并分别索赔5751.93万元、1元。 案件背后,是两家百亿市值上市公司天赐材料、永太科技和一家锂业“黑马”公司浙江研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研一)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攻防战。天赐材料作为全球唯一具备大规模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能力的企业,2024年市占率达38%的“行业龙头”;永太科技则是连续两年亏损、奋力追赶的新晋竞争者。而浙江研一也大有来头,实控人是“北交所第一股”贝特瑞创始人岳敏二次创业的项目,公司愿景是做锂电功能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谈到,这起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攻防战,凸显出新能源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他说:“此案成败的关键在于技术“同一性鉴定”。即相关部门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比对涉嫌侵权的技术信息与权利人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实质性相似。如果鉴定结果确实支持天赐材料的“独家性”和技术趋同,将是其在民事诉讼中强有力的证据。” 宋清辉判断,结合目前的一审刑事判决及双方公告来看,在最高检近年来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司法的天平可能更加有利于天赐材料。

0 阅读:0
鹤弘谈商业

鹤弘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