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长那样的骨头!”彭德怀元帅斩钉截铁:“如果你要我去讲假话,昧着良心、不顾事实地瞎说一气,我不干!就是杀了我的头我也不干!”1958年,当大肆宣传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十几万斤的虚假消息时,彭德怀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不信这些夸大其词的报道,决定亲自实践来验证真相。庐山会议后,他搬离了繁华的地方,住到了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在那里,他亲手开垦了多块荒地,精心挑选了一块土质最好的地来种植小麦。他对这块地进行了深翻细作,每一个土疙瘩都被敲得粉碎,还亲手用手捏过土壤,以确保土地的松软和肥沃。 他说:“别人说深翻我就深翻,说多下肥我就多下肥。说密植、说浇水,我都照着做。我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这块地里,我倒要看看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斤。”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麦子长得郁郁葱葱,麦穗粗壮饱满,沉甸甸地弯下了腰。收获时,彭德怀更是成天守在地边,生怕麻雀来偷食。最终,他亲自过秤,一亩地的产量只有900来斤。他感慨地说:“一亩地,八九百斤。就算我们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2000斤,也到顶了。” 彭德怀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严于律己的原则。回想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写诗称赞他:"山高路险沟深,骑兵纵横驰骋。谁敢横刀勒马,唯我彭大将军。"但彭德怀却将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把功劳归于全体红军战士。这种谦逊的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指挥千军万马,立下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手握重权却从不以权谋私。他常说:"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不是为了当官发财,而是为人民服务。" 1966年3月,彭德怀视察西昌专区螺山牧场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最能体现他的自律精神。那天在场部吃完午饭后,他发现每人只收了二角钱的伙食费,而实际吃的饭菜价值远不止这些。他立即写信并附上10元钱补交餐费。在信中他详细计算了饭菜成本:"以六斤肉计算,每斤七角,即四元二角,还有其他饭菜,至少要十元才公道。"当牧场书记田兴成解释说这是单位统一标准时,彭德怀坚持说:"同样的钱职工能吃得这么好吗?这肉、菜、油都是职工的血汗,我们不能随便占这个便宜。"最终田兴成不得不收下这笔钱,这件事让他深受感动。 彭德怀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身边工作人员也同样严格。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彭德怀从不允许工作人员搞特殊化。有一次,他的秘书想用公车办点私事,被他严厉批评:"公家的车是办公事用的,私事就坐公交车去。"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常说:"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一分一厘都要用在人民身上。" 彭德怀的自律还体现在对待个人待遇上。作为开国元勋,他本可以享受很好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他的住所陈设简单,衣着朴素,饮食清淡。有一次工作人员看他衣服太旧,想给他做套新衣服,被他婉拒:"衣服能穿就行,现在国家还很困难,我们要带头节约。"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他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体现。 在对待个人荣誉问题上,彭德怀更是表现出高度的自律。他从不接受任何特殊荣誉,也反对别人对他歌功颂德。1955年授衔时,他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等级。他说:"革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展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彭德怀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又饱含着复杂的人生况味。他们同为湖南湘潭人,少年时虽未谋面,却因共同的革命理想在1928年平江起义后殊途同归。彭德怀回忆:"1928年冬天,我在井冈山脚下第一次见到毛委员,他穿件灰布长衫,脚蹬草鞋,说话带着浓重的韶山口音。"这种质朴的形象,与彭德怀心中"革命领袖"的想象形成强烈反差,却让他感到格外亲切。 在井冈山时期,两人就军事战略产生过争论。1929年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彭德怀直言不讳地指出"单纯军事观点"的危害,主张军队要深入群众搞土地革命。这种直率性格让毛泽东既欣赏又头疼,会后特意找彭德怀谈心:"老彭啊,你打仗是把好手,可这脾气得改改。"彭德怀摸着后脑勺憨笑:"我性子急,但说的都是真心话。"这种坦诚的交流,反而让两人建立起特殊的革命友谊。 长征途中,彭德怀指挥的红三军团常与毛泽东的决策产生分歧。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部队四渡赤水时,彭德怀对迂回战术提出异议:"咱们这么绕圈子,战士们脚底板都磨破了!"毛泽东却指着地图说:"老彭你看,国民党四十万大军像铁桶似的围过来,咱们就得当泥鳅,专从他们指缝里钻。"后来强渡大渡河时,彭德怀率部飞夺泸定桥,毛泽东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都说你彭大将军横刀立马,这桥头一战,可把蒋介石的百万大军都吓破胆了!"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