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贾玲拨通了冯巩的电话,说道:“师父,我拍电影呢,想请您客串一下,给您30万片酬,您看行不?”冯巩一听,当场语气就严肃起来:“你这孩子,说话咋这么见外!”
其实啊,贾玲看着手头有限的资金,心里挺纠结的。拍电影那可是特别烧钱的事儿,师父冯巩又是个大腕儿,给多了自己实在拿不出来,给少了又觉得不太合适。想来想去,她才定下这30万,想用这点钱请师父在电影里露个镜头。
没想到冯巩听了她这话居然有些生气,贾玲赶忙不好意思地解释:“我知道这钱不算多,要是后期资金宽裕了,我肯定给您加。”
冯巩说道:“你跟着我都多少年了,咱俩之间谈什么钱啊。我是你师父,出场帮衬一下能怎样,你把钱留着用在更要紧的地方吧。”
师父这话,让贾玲心里暖烘烘的。她坐在沙发上,又和师父聊了几句家常,结束通话后,不禁回忆起这些年来师父对自己的种种照顾。
在过去,女人说相声小品,那可是会被人笑话的。舞台上大多都是男艺人,没几个女的能在台上那么放得开。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娱乐活动越来越多,现代人看小品相声的就更少了。所以毕业后,贾玲姐姐给她打了个电话:“回老家吧,我给你找了个工作,一个月三千块呢!”
三千块在当时算是不错的工资了,更何况在老家有住的地方,不用租房子,又能省下一大笔开销。姐姐在电话里给她仔细算了算,说这份工作不用加班,每个月还能存两千块,活儿少,工作环境也简单,好多人想干还干不上呢。
“不行啊,姐姐,我学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想试一试,不然不就白学了嘛。”不管姐姐怎么说,都没能打动贾玲,她就是铁了心不愿意回家,一心想再尝试尝试。
姐姐又劝道:“你在北京,光租房子最少就得好几百,更别说吃喝穿了,你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找到,怎么生活啊。听姐的话,赶紧回来吧。”
贾玲听姐姐这么劝,知道自己说什么姐姐都不会同意,没办法,只好拨通了师父冯巩的电话,想让他帮忙劝劝姐姐。贾玲表明了自己就是想留在北京试一试的决心,冯巩听后,二话不说就帮她在姐姐面前说话,还保证一定会照顾好贾玲这个徒弟。
贾玲没想到师父这么豪爽仗义。要知道平日里,除了在课堂上交流,他们师徒俩联系并不多。可关键时刻,师父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从那以后,冯巩就带着贾玲和其他徒弟四处演出。只要自己有饭吃,就绝不让徒弟们饿着。哪怕是公益表演,一分钱报酬都没有,他也会自掏腰包补贴徒弟们。
特别是看到贾玲租的房子又破又偏,冯巩心疼得不行。演出的费用,大多都是他自己掏钱。那时候其他新人一场演出只能拿三四百块,而他的徒弟们在他这儿能分到三四千块。冯巩对徒弟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把小品喜剧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从来没想过从徒弟们身上得到什么回报。就连贾玲有次得奖,在感谢词里提了他一句,他都特意让人把这段给删掉了。
这所有的一切,贾玲都牢牢地记在心里。等她出名后,一直把师父的教诲铭记于心。等到自己积累了足够的资源,能去实现心中梦想的时候,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师父。
师徒之间哪能用金钱利益来衡量呢?要是冯巩当年只想赚钱,就不会免费带着徒弟们去演出,还自己往里搭钱了。看到贾玲要拍电影,他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开口要钱呢。
虽然冯巩在电影里只是短暂露了个面,但他一出场,就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尤其是他说出那标志性的台词时,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春晚的舞台。
如今,贾玲在娱乐圈已经打拼多年,不再是当年那个跟在师父身后的小徒弟了。她在娱乐圈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一路走来,争议不断,特别是她拍的电影,引发了不少讨论。但不管外界是夸赞还是批评,贾玲都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做真实的自己,绝不给师父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