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上将曾对毛主席的脸上挥拳,却被毛主席用一招收服,更是成为唯一能带枪见毛主

如梦菲记 2025-07-07 16:25:17

这位开国上将曾对毛主席的脸上挥拳,却被毛主席用一招收服,更是成为唯一能带枪见毛主席的人,他是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许世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上将之一,他出身贫寒,自幼吃尽了苦头,小时候在地主家干活,为了填饱肚子,后来去了少林寺做杂役,一边干活一边练武。   因为天资聪明又肯吃苦,他练出了一身硬功夫,成了少林寺里有名的武僧,这段经历给他日后当兵打仗打下了基础,也成了他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段经历。   参加红军后,许世友凭着一股不怕死的狠劲,很快崭露头角,他善于带兵作战,总是冲在最前头,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第一次见到许世友,对他的作战勇气和实干精神印象很深。   那时许世友文化不高,说话直来直去,但执行命令从不含糊,敢打敢拼,毛泽东给他改名为“世友”,意思是希望他成为世界人民的朋友,许世友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逢人就说自己的名字是毛主席取的。   1937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正在开展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批判,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看到许多老部下被牵连,心里感到非常委屈。   他在一次批斗会上替战友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自己也被扣上“张国焘同伙”的帽子,情绪激动之下,他开始秘密筹划离开延安,准备投奔在外带兵的老部下刘子才。   他写好了信件,画好路线图,还召集了几十位愿意跟他走的干部,其中包括一些团级和师级军官。   行动前夜,他本已准备妥当,却被一名战友王建安告发,林彪奉命前来抓捕,许世友当时情绪激动,还爬到屋顶拒捕,最后还是被劝下来后绑了起来。   这件事震动极大,很多人要求枪毙他,他在被关押期间情绪非常低落,妻子也因政治压力与他断绝关系,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尽头,不再指望有转机。   毛泽东得知情况后,并没有轻易下结论,他仔细阅读了许世友留下的信,对其中的用词和内容作了判断,他认为许世友不是反革命,而是性格刚烈、认死理,对批判运动的方式无法接受。   于是毛泽东决定亲自前去探视,在关押地点见到许世友后,许世友情绪失控,突然挥拳冲着毛泽东扑了过去,被一旁的人制止,这一行为更加引发了高层的不满,有人主张立即处决。   毛泽东没有因此发怒,反而提出要与许世友再次见面,许世友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他要带枪去见毛主席,本以为这个要求会被拒绝,但毛泽东亲自批准了。   他不仅允许许世友带枪,甚至允许子弹上膛,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许世友听说后十分震惊,他拿起枪,亲自走到毛主席面前,没有人阻拦,他站在毛主席面前,久久无语,最后把枪举过头顶,主动交出,彻底认错。   从那以后,许世友对毛主席死心塌地,他在战场上打仗更猛了,济南战役中担任主攻司令员,仅用八天攻下国民党重点防御城市济南,这一战打通了华东和华北的通道,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抗美援朝后期,他主动请缨,带兵入朝指挥作战,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欲望和责任感。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历任山东军区、中南军区、南京军区等多个重要岗位,屡立战功,他性格耿直,爱憎分明,在军中威望很高。   因为打仗勇敢、为人坦率,毛泽东对他一直非常信任,他是唯一一个获准带枪进入中南海的将军,这个特殊待遇是毛主席对他极高信任的象征。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也受到波及,尽管被批斗,生活受到影响,但中央高层对他仍有保护,他曾被毛主席召见,重新启用,1970年代,他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主持了对南海方向的防务布置。   晚年时,许世友选择回到南京定居,他住在中山陵八号,这是孙中山儿子孙科留下的住宅,他把这里改造成农庄,养鸡种菜,每天清晨组织警卫员干活,生活朴素充实。   他自己说,这是对过去未能尽孝的补偿,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未能送终,是他一生的遗憾,他请求去世后土葬,只为能够长眠母亲墓地旁,完成“守坟”的承诺,这一请求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成为极少数获准土葬的高级将领之一。   1985年,许世友在南京病逝,终年78岁,他的一生从和尚到将军,从少林寺走上共和国的军功榜,是一段非凡的历程。   更难得的是,在怒拳与信任之间,他与毛主席结下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深情,这种情谊成就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铁血将军。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许世友为伴老母坚持土葬 挥拳打毛泽东终被收服——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