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德和妻子正在吃饭,突然一群人从门外冲了进来,大喊:“不许动,谁是朱德?”危机时刻,妻子灵机一动,捡起地上的水盆,转身跟朱德说:“还不快去给军长打水!”也正是这样的巧妙配合,最终竟然让朱德化险为夷了…… 1929年,红军的日子很不好过,敌人追得紧,部队常常转移。 朱德带着队伍一路打到了赣南,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就暂时停在了乌县吉潭镇的圳下村。 谁都没想到,危险已经悄悄摸到了村口。 那天傍晚,天快擦黑了,朱德和他媳妇伍若兰刚端起饭碗,准备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突然,村子外面噼里啪啦响起了枪声,紧跟着就是一阵阵喊打喊杀的叫嚷,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朱德两口子一听这动静,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饭也顾不上吃了,知道是敌人打过来了。 朱德马上对伍若兰说,让她先撤,自己得留下来指挥战斗。 可伍若兰哪里肯听,她当时还怀着四个月的身孕,却一口回绝了丈夫。 她坚决地说,朱德是带兵的,部队离不开他,应该朱德先走,自己留下想办法拖住敌人。 两人正争执着,谁也没说服谁,屋门“哐当”一声就被踹开了! 十几个端着枪的敌人凶神恶煞地冲了进来,黑洞洞的枪口直接对准了朱德和伍若兰。 领头的扯着嗓子吼:“哪个是朱德?快把他交出来!”这真是生死关头,一眨眼的功夫就可能没命。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伍若兰脑子转得飞快。 她猛地弯下腰,从地上抄起一个洗脸用的搪瓷盆,顺手塞到朱德手里,大声呵斥道:“还傻站着干啥?赶紧去给军长打洗脸水去!”这话一出,朱德先是愣了一下,但马上就明白了媳妇的用意。 朱德拿着盆转身就想往外走,可敌人也不是吃素的,哪能随便放人。他们立刻拦住朱德,厉声喝问:“这人是谁?”伍若兰一点不慌,稳稳当当地回答:“他是军长屋里的伙夫,专门伺候军长的。”敌人还不死心,接着逼问朱德的下落。伍若兰面不改色,从容地说:“军长刚才出去溜达了,还没回来。” 敌人上下打量着朱德,只见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旧军装,脸上身上都沾着灰土,胡子拉碴的,确实不像个大官的样子。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敌人看这模样,也就信了伍若兰的话,没再起疑心。朱德趁机拿着盆,低着头快步走出了屋子,暂时躲过了一劫。 敌人一看屋里确实没有朱德的影子,骂骂咧咧地转身离开,顺着伍若兰指的方向追了出去。 伍若兰心里还是不踏实,担心敌人反应过来会去追朱德。 她一咬牙,翻身上马,带着身边仅有的几名战士,故意朝着敌人追兵的方向冲了过去。 她一边策马飞奔,一边高声呼喊:“我就是朱德的婆娘!有本事来抓我啊!” 敌人一听,这还了得,抓不到朱德,抓住他老婆也是大功一件!大队人马立刻调转方向,像饿狼一样朝着伍若兰他们猛扑过去。 伍若兰成功地把敌人引开了,给朱德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 可惜,在激烈的战斗中,伍若兰不幸中弹受伤,最终落入了敌人手里。 朱德在妻子的拼死掩护下,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安全转移到了别处。 而伍若兰被抓后,敌人想尽了各种狠毒的法子,想从她嘴里撬出朱德的去向和红军的情报。 他们用鞭子抽,用烙铁烫,甚至拿她肚子里四个月大的孩子来威胁她。 但伍若兰硬是咬紧牙关,一个字也没吐露。 敌人最后实在没招了,又换了副嘴脸,假惺惺地对伍若兰说,只要她登报声明和朱德断绝夫妻关系,就放她一条生路。 伍若兰听了,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她宁死也不背叛自己的丈夫和信仰。 敌人恼羞成怒,在残酷折磨了伍若兰整整十天之后,残忍地将她和未出世的孩子一起杀害了。 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把她的头颅砍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想吓唬朱德和红军。 伍若兰从被捕到牺牲,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半点有用的消息。 她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丈夫,保护了红军的秘密。朱德后来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内心无比悲痛,也被妻子的英勇深深感动。 虽然朱德后来重新组建了家庭,但他一生都没有忘记伍若兰的救命之恩和壮烈牺牲。 这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革命情谊,永远闪耀着无畏的光芒。 伍若兰牺牲时,只有二十六岁。她用智慧和勇气,在危急关头用一个普通的洗脸盆骗过了敌人,救下了红军的重要将领。 她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一切,展现了革命年代中国女性惊人的胆识和忠诚。 正如一位外国记者后来在书里写的,伍若兰是个能宣传、能打仗、有勇有谋的奇女子。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从未停止。 在伍若兰的家乡湖南耒阳,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纪念这位女英雄。 信息来源: 新华社关于革命烈士伍若兰事迹的相关报道及纪念活动报道。 人民网党史频道关于朱德、伍若兰及井冈山斗争时期历史的记述。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关于伍若兰故居保护及纪念活动的信息。
1929年,朱德和妻子正在吃饭,突然一群人从门外冲了进来,大喊:“不许动,谁是朱
瑶姬舞霓裳
2025-07-07 16:27: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