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马皇后说:“后宫不得干政。”没想到,马皇后却“嗖”地站了起来,大声说了一段话,并踢翻了凳子,朱元璋顿时就软了。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缘分,起于元末那段兵荒马乱的日子。朱元璋打小苦出身,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兄弟接连饿死,他当过和尚,讨过饭,后来投了红巾军,才算有了出路。马氏呢,出身比他强点,家里原先还算殷实,她爹马公是个热心肠,爱帮人,结果把自己家帮垮了。马公死后,马氏被托付给了郭子兴,就是那时候,她和朱元璋走到了一起。 郭子兴是红巾军的头儿,看朱元璋有胆有识,挺器重他。为了拉拢这员猛将,他把义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那会儿朱元璋才二十多岁,打仗是把好手,可读书识字差点意思。马氏不一样,她从小跟着郭家,耳濡目染,懂得多,心思也细。她嫁过来后,不光管家,还帮着朱元璋出主意。听说她经常熬夜抄书,教他认字,让他慢慢从一个大老粗变成了能文能武的统帅。 早年间,朱元璋差点栽了个大跟头。那次郭子兴怀疑他功劳太大,生了戒心,把他锁在土牢里,连饭都不给送。马氏急了,半夜摸到伙房,偷了刚烙好的饼,裹在衣服里送过去。饼烫得她胸口起了泡,她硬是没吭声。朱元璋拿到手,感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后来马氏又找机会劝郭子兴放人,总算救了他一命。这事儿朱元璋记了一辈子。 打天下那几年,马氏没闲着。她跟着军队跑前跑后,组织人做衣服、筹粮食,忙得脚不沾地。朱元璋打仗凶,可人手不够的时候,全靠马氏在后头撑着。1368年,朱元璋当了皇帝,马氏顺理成章成了皇后。按理说,她该享福了,可她没摆架子,穿得跟村里大婶似的,吃得也简单,宫里的人都服她。 不过,朱元璋当皇帝后,脾气越来越大。他定了条规矩,叫“后宫不得干政”,想把朝政抓得死死的。有一次,他处理政务,觉得大臣办事不利,火气上来就要重罚。马皇后听说了,觉得这么搞下去人心要散。她私下劝朱元璋,说治国不能光靠狠劲,得留点余地。朱元璋一听就不高兴,甩了一句“后宫不得干政”,摆明了让她别插嘴。谁知马皇后不吃这套,她猛地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了一通,说她陪他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不是为了看他瞎折腾,说完还踢翻了旁边的凳子。朱元璋愣住了,想起她的好,火气一下就熄了,态度也软了下来。 马皇后不是光会发脾气的人,她有自己的原则。后宫里,她管得严,不让乱花钱,自己带头省吃俭用。她对朱元璋的那些妃子、孩子都一碗水端平,皇子们读书,她亲自盯着,宫里没啥勾心斗角的事儿。她不直接管朝政,可私底下没少劝朱元璋。比如有回朱元璋疑心病犯了,想杀一批臣子,马皇后半夜跟他聊,说疑心太重会把好人都逼走。后来有个叫宋濂的读书人被冤枉,她也帮着说话,让朱元璋放了他一条命。 她还惦记着老百姓,南京城里设了粮仓,专门救济穷人。她还劝朱元璋少收点税,别把百姓逼得没活路。民间都说她是好皇后,连朱元璋想提拔她娘家人,她都拦着,说外戚管事容易坏事。她的眼光,比不少大臣都长远。 可惜好人不长命。1382年,马皇后病了,病得挺重。朱元璋急得找遍了名医,可她还是没熬过去。临走前,她拉着朱元璋的手,交代他多听人劝,别太固执,希望大明能长久。说完就没了气息,才五十岁。朱元璋哭得不成样子,亲自给她办丧事,封她“孝慈高皇后”,之后再没立过皇后。有人说,他后来脾气更坏了,杀的人更多了,可能就是因为没了马皇后劝他。 马皇后这辈子,没啥野心,可她用自己的聪明和力气,帮朱元璋打下了江山,也稳住了他的心。她不是那种只会哭哭啼啼的女人,她有主意,有担当,朱元璋能成大事,少不了她。说她是明朝第一贤后,一点不夸张。
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随即朱见深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
【1评论】【4点赞】
雷霆万钧
马皇后病重,最慌的是朱元璋手下臣子,因为他们知道马皇后如果死了朱元璋杀心起就没人保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