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意欲何为?日本天皇德仁选在“七七事变”88周年的今天,以及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前往外蒙古悼唁在外蒙古关押死亡的关东军战俘? 7月7日,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大家怀念历史,铭记先烈,以期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然而,在这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时刻,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日本却做了两件令人愤怒的事情,让人无法忽视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日本天皇德仁选择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日子访问蒙古,并在此高调悼念二战期间的日军战俘。他所悼念的这些战俘,约有1700人,是二战末期被苏军俘虏的关东军一部分。 德仁称要向这些“不幸死在异乡的军人表达敬意,并铭记他们的苦难”。然而,这些所谓的“战俘”,在二战期间曾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如今,德仁如此公开悼念这些侵略者,却忽视了真正的受害者——中国人民的伤痛,实在让人心寒。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加大对蒙古的投资,尤其是对蒙古丰富稀土资源的关注,试图在中俄之间谋取地缘政治利益。这一系列行动看似积极,实则难掩其背后的算盘。 虽然蒙古与中国和俄罗斯的联系紧密,但日本无论如何拉拢蒙古,都难以在地缘政治上撼动中国的地位。日本的这番举动,更多的还是为了表面功夫。 与此同时,日本新版初中教科书的修改,也再一次揭开了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的丑陋面目。教科书将“卢沟桥事变”描绘成“中方先开火,日方被迫反击”,这一荒谬的描述,彻底颠倒了历史的真相。 众所周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进而全面侵华。 这一事件在日本教科书中的篡改,不是偶然,而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以来试图抹去历史罪行的行为,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试图将日本从侵略者“洗白”成受害者,准备为未来的军事扩张扫除道德上的障碍。 日本为何在历史问题上如此顽固且越来越过分?这与二战后的处理有很大关系。 德国在战后对纳粹进行了彻底清算,而日本则在美国的庇护下,许多战犯逃脱了应有的惩罚,甚至重返政坛。像岸信介这样的甲级战犯成为了日本的首相,而他的外孙安倍晋三也两度担任首相。 战犯后代在日本政界的影响力依然庞大,这为美化侵略思想提供了土壤。而美国为了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纵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助长了日本右翼的嚣张气焰。 88年前,正因国家积贫积弱,卢沟桥被日本的炮火轻易突破,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军民的牺牲超过3500万,终于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如今的中国,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足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日本一再的挑衅,我们必须保持警觉。日本若认为通过篡改历史、演绎虚假的“悲情故事”就能蒙混过关,甚至幻想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那么它无疑是大错特错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清醒的警钟。他们现在的做法,既伤害了邻国,也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明面上是美日第七轮谈判破裂,暗地里是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亮出了一副谁都没想到的底牌。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