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8月21日,坚守81天的江阴城破,阎应元被俘,并被带到大清贝勒爷尼堪面

肖龙奇闻 2025-07-07 22:13:26

1645年8月21日,坚守81天的江阴城破,阎应元被俘,并被带到大清贝勒爷尼堪面前,“见到贝勒爷,还不下跪?”军兵呵斥道。

阎应元眼皮都没抬,干裂的嘴唇扯出一丝冷笑。他身上的官服早被炮火熏得发黑,左臂的伤口还在渗血,那是城破时与清兵巷战留下的。可脊梁挺得笔直,像江阴城墙上那根没被炮火炸断的旗杆。

他本不是什么大官。阎应元是陕西人,来江阴做典史,说白了就是管治安的小吏,官阶连七品都够不上。

去年刚卸任,正准备带着家人回老家,却撞见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告示贴满城墙那天,江阴百姓拿着锄头菜刀堵了城门,喊着“头可断,发不可剃”。前任县官吓得连夜跑路,百姓们涌到他暂居的客栈,长跪不起,领头的乡绅磕得额头淌血:“阎公若不出,江阴必成焦土!”

他就这么留下了。没有正规军,手下是农民、商贩、秀才,连兵器都凑不齐,不少人拿着削尖的木棍;没有粮草,百姓把家里最后一升米、最后一块布都捐了出来,老太太颤巍巍把陪嫁的银簪子往他手里塞。

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他带着下,愣是把十万清军挡在城外八十一天。他白天在城头指挥,晚上带着亲兵修补城墙,嗓子喊哑了就用手势比划,胳膊被流矢擦伤,裹块破布接着干。有次清军夜袭,他提着刀带头冲出去,刀刃砍卷了,就抱住一个清兵滚下城墙,硬生生用拳头砸晕了对方。

“下跪?”阎应元终于开了口,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楚,“我阎应元跪过天地,跪过百姓,跪过大明列祖列宗,就是没跪过侵略者!”

尼堪坐在临时搭起的帐子里,手里把玩着玉佩,眼神阴沉沉的。

他打了这么多年仗,见过投降的将领,见过哭喊的百姓,却没见过这样的俘虏——明明成了阶下囚,眼神里的火还烧得这么旺。

军兵急了,扬着鞭子就要抽。阎应元猛地抬头,瞪得那兵手都顿住了。“要杀便杀!”他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纵横的伤疤,“城破那天,我已对着江阴百姓立过誓,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你们屠了城,杀了十万百姓,以为能吓住天下人?告诉你,江阴的血没白流,总会有人记着,什么是骨头!”

后来听说,尼堪没让他痛快死。他们把他绑在柱子上,用刀一片片割他的肉,想让他求饶。可阎应元到死都没哼一声,最后还用尽气力喊了句“大明亡矣,江阴不亡!”

一个小小的典史,凭什么能让十万清军攻了八十一天?凭的不是官阶,不是兵器,是他心里那点不肯弯的骨气,是百姓信他、跟他一起死战的血性。

城破后,江阴百姓没一个投降的,巷战到最后一人,连七岁的孩子都拿着石头砸清兵。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知道不能丢了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让子孙后代忘了怎么堂堂正正做人。

阎应元死了,可“江阴八十一日”这五个字,像根钉子,钉在了历史里。它告诉后来人,有些东西比命金贵,那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断不了,也磨不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肖龙奇闻

肖龙奇闻

人世风波不断,体味片刻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