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年仅14岁的赖宁在救火时不幸牺牲,然而三十年过后,他的照片从学校墙上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7-08 12:18:14

1988年,年仅14岁的赖宁在救火时不幸牺牲,然而三十年过后,他的照片从学校墙上消失,雕像被拆除,就连英雄事迹也被教科书删除,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1973年,赖宁出生在四川雅安石棉县的一户普通农家里,虽然家境不富裕,可赖宁的童年却很快乐。   家乡离石棉县海子山非常近,山里不仅有广茂的森林,还有珍贵的中药材和稀有野生动物,赖宁经常和小伙伴组成探险队进山寻宝。   石棉县因是火险区,赖宁从小就有防火意识,每次发生山火,小小的身板都会冲到灭火第一线,虽然力气不大,但能做的事还是有许多。   10岁那年,赖宁还向当地人民政府提议要大力打击大渡河边的非法捕捞行为,保卫家园生态,这份责任和年龄无关。   1988年3月13日,赖宁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听到广播响起,海子山山林又一次因为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火势借着风,瞬间燃起了一片火海。   平日里就格外关注山火,听到这,赖宁完全就坐不住了,山上有卫星电视转播台,还有石油公司油库,这要是燃了过去,后果不堪设想。   赖宁和妈妈打了声招呼,头都不回就朝火情点跑去,一边跑还一边招呼平日里一起探险的小伙伴一起去救火。   没有救火工具,赖宁和小伙伴就扯了根松树枝去扑火,火势太凶猛,单靠人为的力量根本压不住,当地的村民也大批大批的加入到灭火队伍里。   到了傍晚,大火已经烧了近4个小时,但火势一点都没有被控制的意思,不得已,现场指挥的领导们只能让老人妇女和儿童们先行下山。   走到半道上,赖宁看着熊熊大火心中很是不安,这要是烧一夜,烧到了油库,那后果就太吓人了!不愿下山,赖宁跳下车又冲进了火海。   第二天上午,救火的队伍发现赖宁时,他已经成了一具僵硬的遗体!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紧紧拽着一根松树枝,腿还保持着攀登的姿势。   事后,共青团中央追授他“英雄少年”称号,他的救火事迹也被编进了教科书,但是,这篇如此正能量爱家乡有责任的课文,却在如今的课本里消失匿迹。   赖宁的行为虽然很值得表扬,但是,他始终是未成年人,家园的安定责任不该由他来承担,可以是少年楷模,但不适合广泛赞扬。   学校摘下了他的照片,课本除去了他的内容,社会不能不切实际的鼓励未成年人去一味的见义勇为,他们还是被保护的群体,不该去承担不属实他们年龄的社会责任!   宣传赖宁和不宣传赖宁,都遭到了外界的质疑和批评,赖宁的责任心值得社会学习,但是,未成年人去如此见义勇为还是应该制止。   他们的力量、心智都没达到成人的水平,一旦发生险情,他们就会被动陷入危险,这种行为确实不能被提倡。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初六睡不醒社会

初六睡不醒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