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官已全部离开立陶宛,立总理对华递交建议书,想重建关系。 2024年11月底,立陶宛外交部冷不丁宣布,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的三名外交官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得赶紧打包走人。这消息一出,中立关系瞬间崩到冰点。要知道,这两国关系早就不太平了。2021年,立陶宛非要给所谓“台湾代表处”开绿灯,公然踩了中国一个中国原则的红线。中国当时就怒了,直接把双边关系降到代办级,还甩出一堆经济反制措施。数据显示,立陶宛对华出口从2021年的21亿美元暴跌到2024年的不到9000万美元。 可就在中立关系跌到谷底的时候,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2024年12月中旬,他通过外交渠道递了一份建议书给中国,说想修补关系。这哥们儿还公开表态,承认“台湾代表处”的名字搞出了误会,希望用务实的办法恢复跟中国的互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欢迎立陶宛有改善关系的想法,但前提得硬核——必须老老实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把所谓“台湾代表处”关了,跟台湾当局的官方往来也得停。她还点了一句,光嘴上说没用,得拿出真行动。 立陶宛内部右翼那帮人跳脚骂街,说这是“向中国低头”,丢了国家脸面;可商界那边急得不行,嚷嚷着经济再这么下去大家都得喝西北风。帕卢茨卡斯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 回过头看,中国立场一直没变: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谁碰谁倒霉。立陶宛要真想翻篇,关掉“台湾代表处”、断了跟台湾当局的官方联系,这是绕不过去的坎。可问题来了,立陶宛国内政治风向乱得很。新政府刚上台没多久,右翼势力把对华强硬当“价值观”死磕,经济派却只想着赶紧恢复贸易,别让企业再亏下去。 再往外看,欧盟倒是喊着支持立陶宛,还弄了个“反经济胁迫工具”,但真金白银的援助几乎没见着。德国、法国这些大佬忙着跟中国做生意,才懒得管立陶宛的死活。美国呢,嘴上喊得响,说支持立陶宛“对抗中国”,可实际掏钱的动作一个没有,摆明了把立陶宛当棋子使唤。 那中立关系接下来怎么走?中国底线清楚得很,一个中国原则没得商量。立陶宛要是能把“台湾代表处”改个名,比如叫“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按国际惯例来弄,说不定还有点缓和的余地。更别提中国跟西方在台湾、人权、贸易上的大矛盾,立陶宛这点小动作,搞不好还得牵动欧盟和北约的神经。 帕卢茨卡斯这建议书,是给中立关系开了个小口子,能不能真修好,就看他敢不敢在关键问题上迈步子。立陶宛面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到底是硬抗到底还是务实低头,确实是个大考验。
中国外交官已全部离开立陶宛,立总理对华递交建议书,想重建关系。 2024年1
历来现实
2025-07-08 14:44: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