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老鼠将曹操的马鞍咬出一个洞。马房小厮害怕脑袋不保,想着向曹操主动认罪。不料,这件事被曹冲遇上了。小厮向曹冲求救,曹冲灵光一现说:“无关紧要,你按我说的行事,必能安然无恙!”小厮听取了曹冲的话,果然保得一命! 曹冲,字仓舒,公元196年出生,是曹操和环夫人生的长子。从小就聪明得不行,五六岁的时候,脑子就跟大人似的。《三国志》里说他“聪察岐嶷”,意思是观察力强,反应快,处理事儿特别有条理。别看他年纪小,府里的人都佩服他,不光因为他脑子好使,还因为他心眼儿好,愿意帮人。比如有回南方军阀孙权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多重,大伙儿都傻眼了,曹冲却提出用船和浮力来称,这法子让人拍案叫绝。虽然后世有人觉得这故事可能有点夸张,但曹冲小时候的聪明才智,那是板上钉钉的。《魏书》里还说他“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就是说他天生就既会看事儿,也会体谅人。 曹冲在府里经常帮下人解决问题,比如有人被冤枉了,他会仔细问清楚,帮着跟曹操求情。他这人从不摆架子,府里的仆人都觉得他靠谱,愿意跟他掏心窝子。曹操对这个儿子特别看重,觉得他不光聪明,还有大将之才,多次跟手下的大臣说,曹冲是他心里的接班人。可惜,这孩子命不好,13岁就得了重病,公元208年去世了,曹操伤心得不行,亲自给他办丧事,还追封他为邓侯。 再说曹操,这人是个大人物,155年出生,220年去世,算是东汉末年的顶尖牛人。政治、军事、写诗,他样样拿得出手。年轻时他就机灵,喜欢当游侠,干事儿有点放荡不羁,但脑子转得快,能随机应变。《三国志》里说他少年时就懂得权衡利弊,处理麻烦事儿特别有一套。比如他叔父老说他坏话,曹操就想了个招儿,让叔父没法再告状。后来他一步步爬到高位,统一了北方,建了魏国的底子。曹操治军特别严,赏罚分明,自己都带头守规矩,比如有回他的马踩了庄稼,他还割了自己头发当惩罚。不过,他这人疑心重,心也硬,杀了不少人,搞得身边的人都怕他。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把他的性格暴露得明明白白。府里的人对他既敬重又害怕,谁也不敢出错。 这事儿发生在建安年间,具体哪年没明确记载,但大概是曹冲还活着的时候。曹操府里的马房管得特别严,战马和马具都是宝贝,尤其是曹操自己用的马鞍,那更是精挑细选的好货。有一天,马房小厮——姑且叫他阿福吧——去喂马,发现曹操的马鞍上有个拇指大的洞,边儿毛毛糙糙的,一看就是老鼠啃的。这可把阿福吓坏了,曹操那脾气,搞不好就得要他的命。阿福知道瞒不住,琢磨着主动认罪,兴许能少挨点罚。 就在他慌得不行的时候,曹冲路过。曹冲那会儿才十岁左右,个子不高,穿着简单的短袍,手里可能还拿着本书。他看阿福吓得脸都白了,就问咋回事。阿福一见是他,赶紧跪下,把事儿全说了,求他帮忙。曹冲听完,稍微想了想,就说这事儿不难,告诉阿福先别急着认错,等三天。三天后,曹冲自己先行动了。他拿了件自己的衣服,用刀子划了个口子,弄得跟老鼠咬的一样,然后装出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去找曹操。 曹冲找到曹操,说自己的衣服被老鼠咬了,还说听人讲,衣服被老鼠咬会倒霉一年。曹操一听,觉得好笑,说这都是迷信,换件衣服就行,别当回事儿。就在这时候,阿福按曹冲的安排,去向曹操禀报马鞍被咬的事儿。曹操正觉得老鼠咬东西没啥大不了,衣服都能咬,何况马鞍?于是没责罚阿福,让他回去干活儿。这么一来,阿福的命保住了,全靠曹冲这招先声夺人。 这事儿说白了,曹冲的聪明在于他抓住了曹操的心理。他先拿自己的衣服做引子,让曹操觉得老鼠咬东西是小事儿,民间那些说法也不靠谱。这样,等阿福再说马鞍的事儿,曹操就不会往重里想了。曹冲这法子,既简单又巧妙,关键是他还得算准曹操的反应,这份脑子真不是一般小孩能有的。 这事儿过去后,阿福逢人就夸曹冲,说他又聪明又有心眼儿,救了自己一命。府里的下人听说了,也都觉得曹冲靠谱,对他更敬重了。曹冲还是老样子,不张扬,平时该干啥干啥,照样帮人解决问题。比如有回仆人被冤枉偷东西,曹冲帮着查清楚,保住了人。《三国志》里说他每次见有人要挨罚,都会先搞清楚有没有冤情,帮了不少人。他这人从不仗着自己是曹操的儿子摆谱,府里的人都愿意跟他交心。 可惜,曹冲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公元208年,他得了重病,那时候医疗条件差,曹操找遍了名医,还亲自去求神拜佛,想保住这儿子,可还是没留住。曹冲13岁就走了,曹操伤心坏了,亲自给他办了冥婚,还追封他为邓侯。曹丕去安慰曹操,曹操说了句:“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大幸。”
曹操是不是中国历史上被严重高估的人?这一个高赞回答,首句就足以让人惊讶。“曹
【427评论】【108点赞】
xiketongzhi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尤其是帝王之家,在没有坐上那个位置之前绝对不能表现的比其他兄弟优秀太多,最多只能多那么一丢丢,要让别人觉得还有机会争就不会铤而走险下死手,而是阴谋落井下石,不然就只能不成功便成仁。曹冲的死九成九是曹丕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