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驾崩,太子朱见深即位。随即朱见深就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老爹朱祁镇的钱皇后一生没有生育,钱皇后便成了他名义上的嫡母,可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此时还活跃在后宫。 紫禁城的红墙内,一场暗流涌动的博弈悄然拉开帷幕。钱皇后坐在空荡荡的坤宁宫里,望着褪色的窗幔发呆。这位陪伴英宗历经土木堡之变、南宫幽禁的女子,在丈夫被掳走时,哭瞎了一只眼睛,跪坏了一条腿,满心盼着丈夫归来。可如今斯人已逝,她膝下无儿无女,在这深宫里, suddenly (瞬间)成了无根的浮萍。 另一边,周贵妃的宫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她攥着儿子朱见深的衣袖,声音里带着委屈与不甘:“皇帝如今即位,哪有嫡母独尊、生母屈居人下的道理?”她自恃诞育皇嗣有功,早就觊觎太后之位。那些心腹宫女太监也在旁煽风点火,说什么“母凭子贵,古之常理”,搅得后宫人心惶惶。 朱见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朝堂上,大学士李贤率一众大臣联名上奏,力主遵循祖制,尊钱氏为皇太后。他们搬出《大明会典》,言辞恳切:“钱皇后与先帝夫妻情深,患难与共,当为天下母仪!”可生母周贵妃又日日在耳边啼哭,哭诉多年来的委屈。朱见深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想起儿时生病时母亲衣不解带的照料,心里一软,便有些动摇。 最终,朱见深想出个折中的法子:将钱氏与周氏并尊为皇太后,钱氏称“慈懿皇太后”,周氏称“皇太后”。本以为这样能息事宁人,没想到周贵妃仍不满足。她在宫中散布流言,说钱太后不过是个摆设,真正的掌权者还得看自己。更过分的是,在太后册封大典上,周贵妃故意让人降低钱太后仪仗规格,处处刁难。 钱太后生性善良,不愿与她争斗,整日以泪洗面。朱见深得知后,心中愧疚难当,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这场嫡庶之争,表面上是后宫尊位的争夺,实则是封建礼法与血缘亲情的激烈碰撞。钱太后输在了没有子嗣,却赢在了与英宗的患难真情;周贵妃赢了尊位,却输了人心。 多年后,朱见深临终前,仍记挂着钱太后的身后事,留下遗诏要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可周太后却横加阻拦,直到朱祐樘即位,在大臣们的据理力争下,钱太后才得以与英宗同葬裕陵。这场跨越两朝的嫡庶之争,道尽了皇家的无奈与悲凉,也让后人看到了封建礼教下女性的身不由己。 参考书籍:《明史·后妃传》、白寿彝《中国通史》
公元前176年,窦太后的弟弟窦少君自幼被卖到宜阳当奴隶“挖煤”,每到晚间,100
【1评论】【1点赞】
陈先森
母凭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