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投降吧,您就听我一次!”1948年10月,国民党中将周福成的女儿专门来到了沈阳劝父亲投诚,谁知,周福成勃然大怒,可最后结果怎样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深秋,沈阳的天空被厚重的阴云笼罩着,城外炮火声不绝于耳,国民党在东北的局势已岌岌可危,而这座满洲重镇,也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周福成,这位曾在抗战中屡立战功的中将,此时正被命运推到了风口浪尖,他身负沈阳守城之责,却也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 周福成出身东北军,早年追随张学良,后因抗战表现卓著而受到重用,他曾在长城抗战中率部死守古北口,又在武汉会战和长沙保卫战中多次抵御日军进攻,战功显赫,官拜中将,抗战结束后,他代表中国军队接受了驻越南日军的投降,一度风光无限。 但抗战胜利之后,中国陷入内战,局势骤变,1947年后,周福成被调往东北,肩负起沈阳防务,到1948年秋,解放军已完成对沈阳的战略包围,外围据点相继失守,城中士气低落,粮弹紧缺,蒋介石下令他死守不退,并要求执行焦土政策,炸毁工业设施,不让解放军接手完整城市。 这项命令让周福成陷入深深的犹豫,沈阳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工业重镇,拥有大量兵工厂、机械设备和交通枢纽,如果全部摧毁,东北的工业基础将毁于一旦,他调动工兵,在兵工厂、机修厂等关键位置安置炸药,准备一旦城破,立即引爆,但他的心中始终怀有疑虑,军人荣誉、上级命令、百姓安危,在他心中反复拉扯。 就在这局势危急之时,他的女儿周长秀悄然来到沈阳,她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曾在抗战时期接触进步思想,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次她奉组织之命潜入沈阳,目的明确,就是劝说父亲放弃抵抗,保全城市与百姓。 她的出现让周福成陷入深深的情绪波动,作为父亲,他对女儿充满爱护;但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无法接受女儿已站在“敌人”一方,父女之间的会面气氛冰冷,结果不欢而散,周福成拒绝听取任何劝降意见,情绪激动,甚至对女儿的行为感到羞耻。 然而,这次会面并非毫无结果,周长秀清楚父亲固执难改,于是转而接触父亲的亲信和副手,尤其是手握兵权的张镇藩等人,她与他们分析战局,指出南京当局早已准备放弃东北,所谓“死守”不过是掩护其他地区撤退的幌子。 这些军官原本就对局势心知肚明,他们在连日的战斗中目睹部队伤亡惨重,补给困难,心中早已动摇,周长秀的劝说,使他们更加坚定了不愿陪葬的立场,他们开始私下商议对策,并在一次军事会议上集体表达了反对继续死守的意见。 会议那天,气氛异常凝重,周福成一如既往地布置防务计划,却发现会场内一片沉默,张镇藩突然站起,提出应考虑和平方式结束战斗,避免无谓牺牲,他的话没有遭到反驳,反而引来一片默然附和,这一刻,周福成意识到,自己已被身边人孤立。 随后,他得知更多真相,南京方面并未派出援军,原本承诺的空投支援也迟迟未到,女儿留下的一封信中提到的内容此刻一一得到了印证,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苦苦坚守的“战略任务”不过是被利用的牺牲品。 几天后,沈阳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解放军已逼近城门,外围阵地相继告破,守军士气低落,大量士兵逃离岗位,周福成最终放弃了引爆城市设施的计划,也未再下达死守命令,他换上便装,试图从东门悄然离城,却在浑河附近被识破身份。 识破他的是原属下戴朴,戴朴已投向解放军,此时正协助接收城市,他认出乔装打扮的周福成,将其押送至东野司令部,随后被转至哈尔滨战犯管理所。 在那里,周福成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改造生活,他撰写了大量自述材料,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与思想转变,在管理所期间,他的表现被认为较为平稳,没有激烈抵触,也未表现特别积极,他的身体状况却日益恶化,最终在1953年因肺病去世,终年六十岁。 与他一同被俘的还有第49军军长郑庭笈,这位海南籍将领在战犯管理所中以浓重口音“洗澡说成死早”引发不少误会,但他态度认真,后来成为首批获特赦战犯之一,特赦后,他进入政协系统,直到1996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沈阳解放后,城市工业设施得以完整保存,兵工厂、机械厂等重要单位成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北工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这场城市的和平解放,没有酿成大规模流血冲突,也没有发生惨烈的巷战,在这背后,固然有解放军的战略部署和城市包围战的成功,但同样不能忽视周福成在最后关头的克制,以及周长秀所做出的努力。 信息来源:山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研究委员会编——《辽沈战役史料汇编》
“爸,投降吧,您就听我一次!”1948年10月,国民党中将周福成的女儿专门来到了
瑶星隐雾岚
2025-07-11 01:37:49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