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祯哭着祭他十二坛,到乾隆骂他"贰臣",洪承畴到底打了谁的脸? 1644年,北

碑刻春秋 2025-07-12 00:05:43

从崇祯哭着祭他十二坛,到乾隆骂他"贰臣",洪承畴到底打了谁的脸? 1644年,北京城的天坛前,崇祯皇帝正红着眼圈摆祭品。 他面前是十二个祭坛——这是封建王朝给臣子的最高规格,连诸葛亮、岳飞都没这待遇。受祭的"忠臣"叫洪承畴,崇祯边哭边念祭文,说他"死事重于泰山"。 可祭到第六坛时,快马闯进来嘶吼:"陛下!洪承畴...降清了!" 现场瞬间死寂。崇祯手里的酒爵"哐当"落地,满朝文武脸都白了。 谁能想到,这个让崇祯丢尽脸面的洪承畴,早年竟是妥妥的"学霸逆袭剧"男主。 福建穷小子出身,11岁辍学卖豆干,却蹲在私塾墙外偷听课。族叔见他眼神发亮,破格收他免费读书。23岁考中举人,24岁连捷成进士,从街头小贩一路闯进大明官场。 崇祯年间,农民起义燎原,明军节节败退。是洪承畴提着刀冲上去,用"不降即杀"的狠劲镇压叛军,得了个"洪疯子"的外号。崇祯视他为救命稻草,把最硬的骨头——蓟辽总督的位置扔给他,让他去堵关外的清军。 可松锦之战,成了他人生的急转弯。 皇太极围而不打,断了明军粮道。饿得啃树皮的洪承畴被俘,一开始硬气绝食,骂退了所有劝降的人。 野史说孝庄去劝降,正史里没提,但有个更讽刺的细节:皇太极亲自去见他,解下自己的貂皮大衣披在他身上。就这一下,洪承畴"叩首请降"。 而此时的崇祯,还在京城傻傻准备祭典。那座为洪承畴建的庙,后来只能改成观音庙,成了京城百姓的笑柄。 降清后,洪承畴成了清军的"活地图"。 他带着清军打李自成,劝降明朝官员,甚至草拟了《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帮清朝稳住了江山。顺治夸他"开清第一功",给他镶黄旗身份,看似风光无限。 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像根两头烧的蜡烛。 明朝遗民骂他"汉奸",写《洪承畴降清记》编排他;清朝官员防着他,吴三桂这些降将都封了王,他到死只混了个"三等轻骑都尉"。晚年的他常对着福建老家的方向发呆,桌上摆着母亲骂他"不忠不孝"的家书。 最狠的一刀,来自百年后的乾隆。 这位爱挑刺的皇帝编《贰臣传》,亲笔把洪承畴写进去,批注:"虽事本朝,终亏大节"。 意思很明白:你帮清朝打了天下又怎样?在我眼里,你还是个叛徒。 当年皇太极给的貂皮大衣,终究没挡住百年后的唾沫。 有人说他是识时务的俊杰,帮清朝完成了统一;有人骂他是软骨头,对不起儒家"忠君"的教诲。 可站在洪承畴的角度,或许他到死都没想通: 那个饿肚子时偷听课的穷小子,那个崇祯倚重的"洪疯子",那个帮清朝定天下的"功臣",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 而历史,从来不给"如果"的答案。 (你觉得洪承畴该被骂"贰臣"吗?评论区聊聊~)#顺治之死# #崇祯大帝# #明朝皇位继承# #袁崇焕祠# #袁崇焕墓# #明末游戏# #明朝十六帝王# #袁崇焕雕像#

0 阅读:0
碑刻春秋

碑刻春秋

从金石碑刻、考古发现中寻找未载于史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