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叶剑英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

香笺寄相思 2025-07-12 01:33:04

[微风]叶剑英说:“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要说毛泽东牛在哪,第一得提他的战略眼光。1935年遵义会议,红军那会儿真是到了生死关头,前面是敌人的围追堵截,后面是内部意见乱成一锅粥。很多人慌了神,有的还想着硬碰硬,结果只会撞得头破血流。毛泽东站出来,冷静分析形势,力排众议,提出转战贵州的主意。这招不仅救了红军,还让队伍缓过气来,后来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是他对局势看得透、拿得准。换别人,能有这魄力?这眼界?难! 毛泽东还有一招厉害的,就是他的群众路线。他常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话可不是空口号。他跑农村、下基层,了解老百姓的苦,知道他们想要啥。土地革命时,他搞土改,分田地,直接戳中农民的心窝子,哪能不拥护他?红军打仗靠谁?还不是这些泥腿子跟着拼命。所以,毛主席能把队伍带活,靠的就是这份接地气的精神。那些高高在上的,能行吗? 再看看毛泽东的作风,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以身作则。西柏坡那会儿,国家还没建起来,条件苦得不行,他却穿着补丁衣服,跟干部群众一块干活,吃糠咽菜也不皱眉头。这不是装样子,是真把自个儿当普通人。这种精神往队伍里一传,谁不服气?那些革命老将,哪个不是硬骨头,可看到毛主席这样,心里那点傲气也得收一收。领导带头吃苦,谁还好意思偷懒?这风气一立,队伍自然齐心。 毛泽东不光会打仗,还会动脑子。他搞出一套理论,把中国革命的路指得明明白白。比如“农村包围城市”,这招听着简单,可在当时谁敢想?那时候不少人觉得城市才是主战场,毛泽东偏不走寻常路,瞅准了中国是农业国,农民才是主力军。他还弄了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把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这些力量全拉进来,硬是把革命干成了。这脑子转得快,别人跟不上啊! 革命队伍里,人才多是多,可个个都带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林总、邓公,再加上叶剑英这些老帅,谁不是一身本事,谁又肯轻易服谁?可毛泽东就是有办法。他不怕别人意见多,反而爱听不同的声音。谁有啥长处,他就放手让人家干,绝不瞎指挥。比如打仗的事交给朱德、周恩来,理论的事有刘少奇帮忙,经济的事后来邓公也上手。他这领导艺术,就像一个大厨,把各种食材调成一桌好菜。 说到拢住这群“不安分的灯”,毛泽东的人格魅力绝对是关键。他不光有本事,还有一股让人信服的气场。叶剑英说了,“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可毛主席做到了。他脾气直,说话实,敢拍桌子骂人,但从不耍心眼。跟他对过招的人,输了也服气。为啥?因为他眼里只有革命,没有私心。这种人,谁不愿意跟着干? 叶剑英说得明白,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早些年,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这些人,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才?可他们领着队伍,不是走歪了,就是撞了墙。后来张国焘也蹦出来想当老大,结果呢?差点把红军折腾散了。事实摆在这,只有毛泽东能稳住局面,把大家伙拧成一股绳,干成大事。这不是运气,是真本事。 毛泽东的领导风格放今天看,也不算过时。他的战略眼光,告诉我们干啥事都得看清大势,别瞎折腾。群众路线提醒我们,离了老百姓啥也干不成。以身作则呢,是说当领导的得带头干,别光耍嘴皮子。用人艺术也实用,团队里谁有本事就用谁,别压着人家。这些东西,不管是干事业还是过日子,都能拿来借鉴。

0 阅读:102

猜你喜欢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