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顾祝同告诉蒋介石,刘峙在印尼当起历史老师,教得很好,很受学生喜欢。顾祝同本以为蒋介石会因此责骂刘峙,可蒋介石却说:“叫他回来吧,身为上将,在别国教书,有失国体!” 刘峙,1892年6月30日生于江西吉安县庙背村,家里挺穷。不到一岁,父亲因争水被地主打死,母亲胡氏带着他改嫁多次,最后跟了个卸任军官黄小山。刘峙小时候在湖南读书,1905年还跟着继父去了趟日本,可没待多久就因学潮回国了。1907年,他考进湖南陆军小学堂,后来又上了武昌陆军中学。1911年辛亥革命,他加入学生军,打过武昌起义,算是正式踏进军界。 1912年,刘峙进北京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次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跟熊式辉是同学。1915年毕业后,他在冀东巡防营干过排长,但受排挤回了老家。后来跑去广东,投奔岑春煊的护国军当参谋,又在滇军朱培德手下当连长,打过龙济光。1920年,他在援赣第四军混到营长,打桂系时表现不错,入了蒋介石的眼。1921年加入国民党,之后在粤桂战争里立功。1924年,黄埔军校一开,他当上战术教官,跟着东征一路打仗,战绩杠杠的。 北伐开始后,刘峙升得更快。1926年,他当第二师师长,拿下武昌、南昌。1927年“四一二”事件,他出力不小,升第一军军长,成了蒋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1935年,他混到陆军二级上将,还当了河南省政府主席。那会儿的刘峙,真的是春风得意,谁也想不到后来的落差。 1949年,淮海战役打得稀烂,刘峙是总指挥,背了大黑锅。仗输了,他没法交代,干脆带着家人跑去香港。可香港日子也不好过,旧部下三天两头找他要钱,搞得他焦头烂额。1950年,他一咬牙,带着老婆黄佩芬和孩子去了印尼西爪哇,想重新开始。到了那儿,他先试着做生意,可没经验,钱全赔光了。家里只能靠黄佩芬撑着。她是北师大毕业的,找了个华侨小学教书的活儿,总算有点收入。 有一次,黄佩芬得回香港办点事,怕丢了工作,就让刘峙去学校代课。刘峙早年在黄埔当过教官,讲课还挺有底子。他教中文和地理,讲得生动,学生们听得带劲,特别喜欢他。几次代课下来,校长看他有两把刷子,就请他正式当老师,还给高薪。刘峙觉得这活儿不错,答应了。黄佩芬回来后,见他干得开心,也没多说啥。之后三年,俩人每天一起去学校,日子过得简单但踏实。 刘峙在印尼教书那几年,真挺有意思。他教历史,把自己打仗的经历稍微讲讲,学生们都听傻了。一个上将站在讲台上,讲过去的事,谁不喜欢啊?他教得用心,学生成绩也好,家长也满意,名声慢慢传开了。1952年,当地报纸还报道了他,说这位国民党将军如今在小学教书,挺轰动。消息传到台湾,顾祝同听说了,觉得这事得跟蒋介石说说。他跑去报告,本以为蒋介石会生气,毕竟刘峙战败的事还没翻篇呢。 可蒋介石听了,反应很平静。他想了一会儿,说:“叫他回来吧,身为上将,在别国教书,有失国体!”这话听着简单,其实挺有分量。蒋介石没骂刘峙,反而觉得他这么干丢了面子,得赶紧召回来。这事儿1954年就定下了,刘峙的教书生涯也到头了。 1953年11月,刘峙带着家人回到台湾。下了飞机,他步子挺沉,像卸下了啥包袱。蒋介石对他战败还有点意见,但念他早年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就给了个“总统府国策顾问”的闲职,让他安心养老。刘峙住到台中,房子不大,生活挺低调。每天早上他去公园走走,下午在家看看书,写写日记。他还整理了《我的回忆》,先是油印给老部下,后来出版社看上了,出成书,留了点历史痕迹。 1965年,黄佩芬去世,刘峙受了不小打击,日子更安静了。不过他还是保持老习惯,每天规律得很,像个老兵。1971年1月5日,他在台中去世,78岁。葬礼没啥排场,几个老朋友和部下来送送,挺朴实。
1954年,顾祝同告诉蒋介石,刘峙在印尼当起历史老师,教得很好,很受学生喜欢。顾
小博大史
2025-07-12 10:19:42
0
阅读:302
紫气东来
到台湾后,有没有去过清泉岗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