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20年除了‘贾宝玉’,就没演过一个像样的角色。”一次酒会上,一名老板如此嘲讽欧阳奋强,结果还没等欧阳奋强反驳,邻座的一句话就让这位老板闭上了嘴。 1986年冬,零下25度的北京郊外,雪花如刀片般刮过脸庞。欧阳奋强裹着单薄的戏服,站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耳边回响着导演王扶林的喊声:“再来一条!宝玉,你得更落寞些!”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眼神再空洞一些,仿佛真的成了那个失去一切的贾宝玉。 远处,邓婕扮演的王熙凤也在雪地里被拖曳拍摄“聪明累”的场景,寒风刺骨,她冻得几乎昏厥。剧组的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只为那一场场经典镜头。欧阳奋强心里却藏着一个秘密:这场戏拍完,他或许就要告别这个让他一夜成名的角色。 欧阳奋强,1963年出生于成都,少年时因一部小电影《春潮急》踏入演艺圈,却因娃娃脸和不算硬朗的外形,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当了六年“冷板凳”演员,跑龙套、干杂活,戏份少得可怜。他自嘲像个“勤杂工”,却在默默观察片场,记下导演的每一个技巧。18岁那年,他在剧团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康莉,她是女主角,他只是小配角,但康莉看中了他的才气,两人渐生情愫。 1983年,命运的转机来了。央视筹拍《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坚持用新人,全国海选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贾宝玉。经演员张玉屏和侯长荣推荐,欧阳奋强被叫到锦江饭店试戏。那一刻,他穿着背心大裤衩,踩着拖鞋,毫无准备,却因清秀的气质被王扶林一眼相中。 锦江饭店的房间里,灯光昏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烟草味。欧阳奋强站在王扶林面前,局促地搓着手。他从没想过自己能演贾宝玉——那个曹雪芹笔下“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贵公子。他觉得自己太普通,书卷气不足,况且剧组已经培训了三个月,他是最后一个进组的,像是被硬塞进来的“外人”。 姐妹们在圆明园集训时已熟络,他却像个局外人,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王扶林看出他的紧张,拍拍他的肩:“别怕,你就当自己是宝玉,和她们打成一片。” 为了让他融入角色,王扶林使出一招妙计:允许欧阳奋强“恶作剧”。他找到陈晓旭——林黛玉的扮演者,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孩,帮他出主意。 他们趁贾母扮演者李婷午休时,偷偷把她的床板掰斜,盖上床单后毫无痕迹。李婷回来一躺,床“哗”地塌了,吓得她惊叫连连,欧阳奋强和陈晓旭躲在隔壁偷笑。李婷气得告到导演那儿,王扶林却乐了:“这小子终于有点宝玉的顽皮劲了!” 通过这些小动作,欧阳奋强渐渐卸下包袱,他的表演开始灵动,贾宝玉的任性与多情在他身上慢慢浮现。 拍摄期间,他还做了一件大胆决定:为了更贴近贾宝玉的形象,他在王扶林建议下垫了下巴。80年代的整容技术并不成熟,手术风险不小,但他咬牙坚持,只为让观众相信他是那个“美玉无瑕”的少年。三年拍摄,41个省市,219个景点,欧阳奋强和剧组一起吃尽苦头。 杭州西湖拍“宝黛读西厢”时,只因桃花未开,剧组硬是多等了几天。雪地拍“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他冻得嘴唇发紫,却一遍遍重拍,只为捕捉贾宝玉心如死灰的瞬间。1987年,《红楼梦》播出,欧阳奋强的贾宝玉深入人心,全国观众为他痴迷,称他“宝哥哥”,书店里的《红楼梦》被抢购一空。 可就在事业巅峰,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离开荧幕,转行做导演。这个决定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2003年,成都一间灯火通明的宴会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欧阳奋强坐在角落,鬓角已生白发,脸上却仍有当年的影子。他低调地啜着茶,尽量不引人注意。20年前,他是万众瞩目的“贾宝玉”,如今却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 一位西装革履的老板端着酒杯走来,语气带着几分揶揄:“欧阳先生,这么多年,除了贾宝玉,你好像没啥拿得出手的角色啊?”宴会厅的空气仿佛凝固,周围人投来好奇的目光。 欧阳奋强微微一笑,平静回应:“我早就不是演员了。” 老板愣了愣,以为他被戳中痛处,笑得更肆无忌惮:“不是演员,那你这些年干啥去了?不会是混不下去了吧?”就在气氛变得尴尬时,邻座一位朋友看不下去了,淡淡开口:“你怕是不知道,欧阳现在是导演,拍了四十多部戏,飞天奖、金鹰奖都拿过,比你这老板可厉害多了。” 老板的脸瞬间涨红,笑容僵在嘴角,端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他低头嘀咕了句“失敬”,匆匆走开。 宴会厅恢复了喧闹,但欧阳奋强的心却泛起涟漪。他想起这些年的导演路:从《死水微澜》到《我的妈妈在西藏》,再到《雄起酒家》,他拍了近三十部作品,拿下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和五届“飞天奖”。可无论他如何努力,观众总忘不了那个雪地里落寞的贾宝玉。 灯光昏暗的书房里,欧阳奋强合上剧本,窗外夜色深沉。他不再抗拒“贾宝玉”的影子,因为那是他青春的印记,也是无数观众的记忆。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荧屏后,筹划新的影视项目,推广《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经典。
“你这20年除了‘贾宝玉’,就没演过一个像样的角色。”一次酒会上,一名老板如此嘲
静雅蝉鸣扰梦闲
2025-07-12 13:06:26
0
阅读: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