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后饱腹感很

文栋说明星 2025-07-12 14:02:38

1861年,一支英国探险队在澳大利亚探险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食物:吃了后饱腹感很强,无论吃多少都不会胖,反而还会变瘦,然而,没过多久,探险队的成员就陆续出现问题,大家的体重却越来越轻,双腿没有力气,还会不自主地颤抖,很快,领队罗伯特·伯克和威廉·威尔斯就相继死去…… 话说1861年,一支由英国人组成的探险队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 这支队伍有19个人,领头的两位是经验丰富的罗伯特·伯克和威廉·威尔斯。 他们不是头一回来澳大利亚探险,所以信心满满。 这次他们打算深入内陆的雨林地带,那里环境复杂,通常需要带足补给。 但伯克觉得带太多东西反而拖慢脚步,不如就地取材。 他们发现当地原住民常吃一种叫“nardoo”的植物孢子果。 这东西遍地都是,尝起来像豆子,吃一点就特别顶饱,简直是探险路上的完美口粮。于是,探险队收集了不少nardoo,打算靠它撑过雨林里的日子。 探险初期挺顺利,伯克带队一路深入,收获不少新奇发现。 但一个多月后,情况急转直下。 伯克自己先不对劲了,人眼看着瘦下去,原本壮实的身子骨变得虚弱不堪,连走路都费劲。 队员们担心,想劝他回头,可伯克没当回事,坚持往里走,结果没撑多久就倒下了。 紧接着,副领队威尔斯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很快也跟着去了。 这还没完,队伍里又有五个人接连倒下,死状都差不多:瘦得皮包骨,浑身没力气,手脚还控制不住地发抖。 剩下的人吓坏了,仔细一琢磨,发现出事的全是那些把nardoo当饭吃、吃得最多的人。 他们这些侥幸活下来的,是因为后来实在吃腻了nardoo,偷偷找了些别的野果野菜打牙祭。 这下大家明白了,问题就出在这“神奇食物”上!他们再也不敢碰nardoo,拼了命地往回赶。 万幸回程没再出岔子,终于跌跌撞撞回到了出发时的营地。 外面的人一看他们这副鬼样子,瘦骨嶙峋,摇摇晃晃,还以为是染上毒瘾了。 队员们顾不上解释,赶紧饱餐一顿,随后去医院检查。 医生一查,发现他们身体里严重缺一种叫维生素B1的东西,这才是导致他们虚弱、颤抖甚至死亡的真正元凶。 原来,nardoo这玩意儿,吃多了会偷偷消耗掉身体里的维生素B1。 当地人虽然也吃,但人家有祖传的法子:先把nardoo泡在水里,然后细细磨成粉,经过这么一处理才能安全食用。 可惜伯克他们只看到人家吃,没学会这关键的一步,结果酿成大祸。 这就好比看见别人吃药治病,自己不问剂量和用法,抓起来就吞,能不出事吗? 回头看看,这事搁在今天也挺有警示意义。 现在多少人为了瘦,挖空心思找减肥药?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减肥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可不少都是骗钱的玩意儿,吃了没用不说,还可能伤身体,纯粹是交“智商税”。 很多人为此烦恼不已。其实,nardoo倒真能让人瘦,吃一点体重就往下掉,效果显著。 但它的致命缺陷就是不能多吃,吃法还特别讲究,乱吃会要命。伯克探险队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正因为这个要命的缺陷,咱们国家才没敢引进nardoo当减肥产品。 毕竟,人命关天,安全第一。贪多嚼不烂,老祖宗的话是有道理的。 伯克他们要是当初多花点心思,打听清楚当地人的吃法,或者别那么依赖单一食物,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啥事之前,把情况摸清楚,把细节搞明白,总归是没错的。 否则,像这支探险队一样,栽在一个不起眼的“豆子”上,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那才叫憋屈。 说到罗伯特·伯克和威廉·威尔斯,他们那次失败的探险在澳大利亚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虽然结局悲惨,但他们试图穿越澳洲内陆的壮举本身,在探险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后来的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在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市中心最显眼的地方之一,就竖立着伯克和威尔斯的纪念雕像,供后人凭吊。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里,也收藏着那次探险的相关物品和记录,成为那段艰苦岁月和惨痛教训的见证。这些纪念物无声地提醒着每一个参观者:冒险精神固然可贵,但尊重自然规律、做好充分准备才是生存的根本。   信息来源: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官方网站关于伯克和威尔斯探险的档案资料及展览信息。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 News)关于澳大利亚历史事件回顾的专题报道。 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Victoria)关于伯克和威尔斯探险队的原始日记及档案数字化项目信息。

0 阅读:141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