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大权在握后,为什么不替三姨卫子夫平冤昭雪 长安城的风,总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霍光站在未央宫的高台上,望着宫墙下往来的禁军,甲胄上的寒光晃得他眯起了眼。他手里攥着那份刚拟好的诏书,墨迹还带着些微的温度,可心里却像揣着块冰——这已经是他辅政以来,第三次驳回为卫子夫恢复名位的奏请了。 卫子夫是他的三姨,这个身份像根细刺,扎在他心头二十多年。当年巫蛊之祸闹得最凶时,他还是个刚入宫的郎官,眼睁睁看着表姐卫长公主被腰斩,表哥卫伉被赐死,连带着整个卫氏一族几乎被连根拔起。三姨在椒房殿里自缢的消息传来那天,他正在给汉武帝整理奏折,案几上的砚台“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墨汁溅了满地,像泼洒的血。 可现在不一样了。汉武帝驾崩前,把年幼的汉昭帝托付给他,朝堂上下,他说的话比圣旨还好使。有老臣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朝堂上叩请为卫子夫平反,说什么“故皇后贤德,宜复尊号”。霍光只是淡淡瞥了那人一眼,说:“孝武皇帝晚年已有遗诏,罪臣家属不得翻案。”话音刚落,满朝鸦雀无声。 谁都知道,那份所谓的“遗诏”是他让人补写的。 霍光不是不想念三姨。小时候他去宫里玩,三姨总把他拉到膝头,给他剥西域进贡的葡萄,说:“去病、光儿,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莫学那些武将,只知打打杀杀。”那时的卫子夫,鬓边还插着白玉簪,笑容比殿外的阳光还暖。可他更记得,汉武帝晚年那双浑浊的眼睛,盯着卫子夫画像时的狠戾——“此女祸国”,四个字像淬了毒的针,扎在每个卫家人的心上。 他不能翻案。卫子夫的案子,牵扯的太多了。当年参与构陷卫家的,有丞相刘屈氂的后人,有御史大夫桑弘羊的门生,甚至还有几个手握兵权的将军,他们的父辈都在巫蛊之祸里捞了好处。要是给卫子夫平反,就等于说汉武帝错了,等于打了所有踩着卫家上位者的脸。这些人现在都捧着他,可一旦触及核心利益,难保不会翻脸。 更重要的是,汉昭帝虽然年幼,却已经开始懂事。有次在御花园里,小皇帝拉着他的袖子问:“霍将军,史书上写‘卫皇后自杀’,为何不写她为何自杀?”霍光当时心里一紧,笑着摸了摸小皇帝的头:“陛下还小,等长大了,自然会明白。”他不能让小皇帝觉得,先帝做过错事——皇权这东西,最忌讳的就是“错”字。 有回他去长乐宫给上官太后请安,太后屏退左右,低声问他:“舅舅,真的不能给外祖母正名吗?”上官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论起来,卫子夫是她的曾外祖母。霍光看着太后眼里的期盼,喉结动了动,最终只是叹了口气:“太后,朝堂不是椒房殿,有些事,做了比不做更糟。” 他夜里常做噩梦,梦见三姨穿着囚服站在雪地里,问他:“光儿,你为何不来救我?”他想解释,却怎么也说不出话。惊醒时,冷汗已经浸透了中衣,窗外的月光照进来,在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像极了当年卫子夫自缢时的白绫。 后来有人揣摩他的心思,提议把卫子夫的灵位从荒郊野坟迁到茂陵陪葬。霍光这次没驳回,却特意嘱咐:“就用普通夫人的礼制,莫要声张。”迁坟那天,他没去,只是在府里摆了桌简单的酒菜,对着南方遥遥敬了三杯。第一杯敬三姨,第二杯敬死去的表哥表姐,第三杯,他仰头喝干,酒液呛得他眼眶发红——敬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卫家满门荣光的年月。 长安城的风还在吹,吹过未央宫的飞檐,吹过霍光鬓角的白发。他知道,后世史书里,总会有人骂他冷血,骂他忘了本。可他不在乎。他守着这江山,守着汉昭帝,守着那些卫家人用命换来的太平,这就够了。 参考书籍:《史记·外戚世家》《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霍光大权在握后,为什么不替三姨卫子夫平冤昭雪 长安城的风,总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古往趣话社
2025-07-12 17:14: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