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17日,他被敌人押到刑场,临刑前敌人带着他登上100层了石板路,给了他100次活下来的机会,他却哈哈大笑着走完了100多级台阶。 1941年11月17日,湖北恩施的刑场上,26岁的何功伟面对100多级石阶,每一级都是敌人给他的求生机会,然而他却哈哈大笑着走完了全程,这个年轻人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他能够如此从容地面对死亡? 何功伟出生在湖北咸宁的一个书香门第,母亲早逝,全靠父亲何楚瑛一手抚养长大,父亲对他的教育极为重视,从私塾启蒙到省立学校,每一步都精心安排,然而时代的洪流改变了这个青年的人生轨迹。 15岁那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正在湖北省立第二中学读书的何功伟深受震撼,他偶然读到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奏折,其中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愤怒的何功伟用自己的生活费翻印了这份奏折,分发到学校和工厂,要让更多人看清日本的真面目。 18岁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立武昌高级中学,原本梦想成为“爱迪生第二”的他,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经常出入邹韬奋的书店,阅读进步书籍,结交爱国青年,逐渐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重要领导人。 华北事变后,何功伟更加活跃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奔走于武汉各大高校,组织抗日救国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后来组织派他到湖北担任领导工作,但也因此成为敌人的眼中钉。 1941年,由于组织机关遭到破坏,何功伟不幸被捕。国民党将领陈诚早就对这个年轻人钦佩有加,得知他被捕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说服他投诚的好机会。 陈诚先是安排何功伟的同学、亲戚和朋友轮番到狱中劝说,但都无功而返,何功伟在狱中思念父亲,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对父亲的愧疚和对抗战胜利的期待。 这封信落到陈诚手里后,他被何功伟的至情至性深深感动,甚至在信上批注称赞,于是陈诚请来了何功伟的父亲何楚瑛,希望通过父子之情来打动何功伟。 何楚瑛听说儿子被捕,立即扛着行李来到牢房,在狱中陪伴儿子整整30天。这位饱读诗书的老人天天与儿子促膝长谈,试图说服他改变主意。 何功伟却直接拒绝了父亲的劝说,让他不要白费功夫,何楚瑛见大道理行不通,只能动之以情,告诉儿子他的妻子刚刚生了个儿子。 听到这个消息,何功伟激动得眼眶湿润,然而当父亲提议一起去重庆看孙子时,他再次拒绝了,何功伟坚定地表示家国不能并顾,忠孝不能两全。 最后何楚瑛凄楚地说出了那句让人心碎的话:他将一手得孙,一手丧子。如果儿子死了,他一定亲自为他收尸,在墓碑上刻上“何少侠”三个字。 说完这些,老人踉踉跄跄地站起身准备离开,何功伟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对父亲说出了最后的告别。 几个月后,何功伟从容走向刑场,面对敌人给他的100次求生机会,他选择了坚守信念,这个26岁的青年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1941年11月17日,他被敌人押到刑场,临刑前敌人带着他登上100层了石板路,
文史充点站
2025-07-13 11:16:04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