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谢育才夫妇被捕,在狱中生下一个儿子。为逃出去,夫妻二人将儿子遗弃,越窗逃跑。然而,特务头子并未将他们处决,反而将儿子抚养成人...... 多年后,在一间安静的会议室里,空气凝滞,气氛微妙。十六岁的庄继强,穿着笔挺的学校制服,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发脆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陌生又沉重:“恳请善待幼儿,来生结草衔环相报。” 坐在他对面的男女,穿着简朴却崭新的干部服。女人看着他,眼泪无声地淌下,男人嘴唇紧抿,目光里有愧疚,有期待,还有一种他看不懂的沉重。 他看看泪流满面的陌生母亲,看看沉默压抑的陌生父亲,再看看朝夕相处但此刻却眼神复杂的养父,那个他曾经敬畏,甚至有些惧怕的国民党特务头子。他无法想象,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一个字也说不出。 在那之前,他的世界是清晰的,是“庄继强”的世界。他在香港长大,养父庄祖方虽然严厉,但吃穿用度从未短缺他只知道养父是商人,从上海来的,有些神秘的过去,但从未深究。 他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习惯了和养父的日常。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生命最初的八个月,是在怎样的黑暗中度过的。 那个他刚刚得知名字的“母亲”王勖,在阴冷潮湿的集中营牢房里,忍着剧痛和绝望生下了他。没有干净的布,没有热水,只有稻草堆和撕下的衣襟。他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嚼着牢饭,一点点哺喂他,自己饿得形销骨立。 那个叫谢育才的“父亲”,隔着铁栏望过来,眼神里是锥心的痛楚和无能为力的愤怒。特务头子庄祖方,那个后来成为他养父的人,曾把他当作冰冷的筹码,托在手上威胁他的生父签字。 他更不知道,那个雨夜,父母做出了怎样剜心蚀骨的选择。那年,他的亲生父母,为了把至关重要的情报送出去,趁着看守松懈,掰断了锈蚀的铁栏。他们最后看了一眼裹着母亲破旧棉袄正在熟睡的他,留下那张浸透血泪的字条。 然后,他们决绝地跳入冰冷的雨夜和泥泞,头也不回地奔向未知的险途,把他孤零零地留在了充满危险的牢房。 而改变他命运轨迹的,正是那个抓了他父母的特务头子。庄祖方发现人跑了,暴怒。但他看着这个被遗弃的懵懂无知的婴儿,眼神复杂地闪烁。最终,他没有下杀手,反而把他抱回了家,交给了自己的老母亲抚养。 从此,牢房里的“谢继强”消失了,庄家多了一个叫“庄继强”的孩子。养父庄祖方,这个身份对立、手段狠辣的男人,却给了他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甚至把他带到了香港,远离战火。直到这一天,真相像一柄重锤砸下。 后来,他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名字改回了“谢继强”。血脉是天然的纽带,但十六年的空缺时间却无法忽视。父母在和他的相处中总有小心翼翼的试探和无法言说的疏离。他需要时间去消化这被彻底改写的人生。 信息来源: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海南人》 2011 文|祁年 编辑|萱萱老师
1941年,谢育才夫妇被捕,在狱中生下一个儿子。为逃出去,夫妻二人将儿子遗弃,越
寒烟笼碧水清
2025-07-13 14:03: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