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被“东王杨秀清”当众杖责多次的韦昌辉,在洪秀全的默许之下,趁夜围攻东

彭丽说 2025-07-13 19:06:47

1856年,被“东王杨秀清”当众杖责多次的韦昌辉,在洪秀全的默许之下,趁夜围攻东王府,杨秀清毫无察觉,睡梦中就被生擒,杨秀清挣扎着仰起头,哭诉道:“六弟,你别杀我…”可韦昌辉压根没理他,手起刀落,杨秀清当场就没了气息。 太平天国信上帝教,杨秀清每逢关键时刻,就突然全身痉挛,口吐白沫,接着声音都变了个人似的,威严无比,宣称自己是“天父”!这时候,连洪秀全都得乖乖跪下磕头听训!这就是代天父传言。 在这种“职能”的支撑下,杨秀清脾气越来越大。他性格就很傲,现在更骄横跋扈,看谁不顺眼,轻则痛骂,重则杖责,甚至杀头。天王?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傀儡。其他兄弟王们?都成了他可以随意教训的小弟。其中,被杨秀清折磨得最狠的,就是北王韦昌辉了。 韦昌辉出身地主家庭,比杨秀清有钱有文化得多(杨是烧炭工出身),他拿出全部家产支持洪秀全,也是股肱之臣。但面对杨秀清,那叫一个窝囊。杨秀清几乎把他当成出气筒!杨秀清找个借口就杖责韦昌辉,而且是当众杖责! 有一次,韦昌辉的哥哥怠慢或者冲撞了东殿的人,杨秀清知道后,直接下令把韦昌辉他哥给处死了!这还不算完,为了羞辱韦昌辉,杨秀清还假装“天父下凡”,亲自把韦昌辉叫过来,厉声斥责,逼他回去痛打自己那个已经死掉的哥哥。这不是一般的打脸,简直是把你的人格尊严扔在地上用脚碾了又碾! 韦昌辉心里那个恨啊,那绝对是噬心噬骨,恨不得生吞了杨秀清。但他能怎么办?杨秀清手底下兵精粮足,东殿的势力遍布天京城。韦昌辉只能强忍。他表面无比恭顺,对杨秀清的马屁拍得震天响,背地里却在咬牙切齿地等待机会。 1856年,洪秀全终于向韦昌辉发出了隐晦的信号:除掉杨秀清!这对韦昌辉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他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立刻行动起来,秘密调集绝对忠于自己的亲兵,还拉上了同样对杨秀清心怀不满、手握兵权的燕王秦日纲。 天京城沉浸在睡梦中。韦昌辉、秦日纲率领着几千精锐士兵,悄无声息地包围了东王府。洪秀全暗中开了口子(守卫天京城门的士卒被调开),给韦昌辉开了绿灯。韦昌辉的队伍几乎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就成功突入东王府内院。 兵士们如狼似虎地闯入东王杨秀清的寝宫时,这位不久前还自称“天父”,不可一世的东王,还正在梦乡之中!杨秀清从床上猛地拖拽下来,被人死死按住。直到这时候,他才彻底惊醒,意识到大难临头! 混乱之中,借着昏暗的灯火,杨秀清终于认出了领头的人——那张昔日对他谄媚、如今却无比狰狞的脸,正是他的“六弟”韦昌辉!(太平天国诸王结为兄弟,洪秀全老大,杨秀清排第二,韦昌辉排第六,所以他喊“六弟”)。 瞬间,杨秀清本能地挣扎着仰起头,朝着韦昌辉发出了哀求:“六弟!别杀我!我们是兄弟啊!” 这声“六弟别杀我”,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是难以置信?是对昔日情分的一丝祈求?是面临死亡的巨大恐惧?或者,还夹杂着对自身所作所为的一点点悔意?也许都有。 在生命最后一刻,他那无敌的“天父”神力没有出现救他;他平日的滔天权势,也瞬间化为乌有。韦昌辉眼中哪还有什么兄弟情分?他看到的,是那个无数次当众用棍棒抽打他的杨秀清;是那个处死他哥哥并用恶毒方式侮辱他的杨秀清。 那一声“六弟”,在韦昌辉听来,非但不是软化剂,反而是对过往侮辱的再次提醒,只会火上浇油!韦昌辉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更别说迟疑。甚至可能连话都懒得回答一句。就在杨秀清话音还没落地,或者刚刚落地的瞬间,韦昌辉紧握在手的利刃便已带着积压多年的无边愤恨和杀气,如闪电般挥下! “咔嚓!”一声令人心悸的闷响,杨秀清当场毙命。整个过程,干脆、利落、狠绝! 这一刻,韦昌辉毫不犹豫地将那位曾不可一世的“天父代言人”、他的二哥、他的死敌杨秀清,彻底从人间抹去!但这,仅仅是疯狂的开端。 杨秀清的脑袋落地,韦昌辉要斩草除根!东王府顿时沦为地狱。早已杀红眼的士兵们接到屠杀命令,开始对东王府里所有人开始屠戮——杨秀清的家属、亲信、卫兵,乃至根本不知情的侍从、府中杂役……都难逃一死! 整个东王府血流成河,惨叫声此起彼伏。韦昌辉打着“肃清东孽”的旗号,全城搜捕。只要是杨秀清提拔的将领、被认为与东殿有关系的大臣,甚至稍有可疑的人,都被拖出来砍头。这场屠戮持续了五六天。 韦昌辉以为自己成了铲除“奸佞”、为天王立功、也为自己报仇雪恨的大功臣。然而,洪秀全真的会容忍一个手上沾满血腥、尤其还是兄弟之血、并且掌握重兵(杀了杨秀清,韦昌辉实力暴涨)的“功臣”长期站在他身边吗?被韦昌辉屠戮东王府惨状激怒的翼王石达开,还能坐视不管吗?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洪秀全,又将如何收场? 当石达开回师讨伐时,韦昌辉迅速从“功臣”跌为“元凶”。洪秀全毫不犹豫地牺牲了韦昌辉和他的党羽,将其全家老小处死,将首级送给石达开。韦昌辉的结局,同样是身首异处。而他砍下杨秀清脑袋的刀,砍向的不仅是杨秀清的脖子,更是一刀砍断了太平天国的脊梁,

0 阅读:127
彭丽说

彭丽说

彭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