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轰出动,3国增兵半岛,朝鲜也来援手了,拉夫罗夫带任务赴朝 7月11日,美日韩三国不只在韩国南部海域举行联合空演,还将核心级的B-52战略轰炸机拉出来亮相。这是2025年以来,这款美军“空中堡垒”首次出现在三边联合演习场上,背后的信号,朝鲜自然不会看不懂。 而当天,三国总参谋长也齐聚首尔,启动了年度高层军事会议。会议没说出口的部分,其实比说出口的还要重要。美日韩不仅讨论了所谓“应对朝鲜安全威胁”,更悄然敲定了9月的“自由之刃”多域联合演习计划——这次,可能不再只是走过场。 此时的半岛局势,比表面更复杂。 美国对伊朗动手,朝鲜警觉 真正让平壤神经紧绷的,其实是上个月美国在中东的出手。 6月中旬,美以联手空袭伊朗核设施,7架B-2隐身轰炸机飞越半个地球,直接砸向福尔多、纳坦兹等深埋地下的目标。这场行动虽然被美国媒体包装成“防御性”,但对于朝鲜来说,杀鸡儆猴的味道不言而喻。 伊朗和朝鲜有太多相似之处:都具备核能力边缘化的技术储备,导弹是王牌,防空却薄弱;同样与美方关系紧张,也都在“核门槛”上走钢丝。美以空袭伊朗,朝鲜自然要问:下一个,是不是我? 这也是为什么B-52出现在韩国上空的同时,平壤立刻启动外交应对机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11日晚抵达元山葛麻机场,开启对朝访问。这场看似常规的“战略对话”,其实暗藏深意。 拉夫罗夫此行,带着明确的任务 俄乌战场陷入胶着,西方对俄制裁越来越密集。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需要盟友的“物资、情报、空间”支持,朝鲜就是最现实的选项。 外界早有迹象表明,朝鲜已经向俄军提供了大量炮弹、火箭弹甚至战术导弹。据韩国国防部评估,去年四季度,朝鲜至少向俄罗斯提供了数十万吨军用物资,其中不乏苏联制式弹药。而在库尔斯克战线,甚至一度传出“朝鲜志愿部队”参战的非官方说法。 这次拉夫罗夫亲赴朝鲜,一方面是感谢,另一方面是续约。 俄罗斯需要更稳定的军火供应链,同时也希望借朝鲜“边缘角色”扰乱美国亚太部署。相应地,朝鲜要的不只是感谢,更希望从俄方那里获得核心技术、能源和安全担保。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微妙的外交配套动作:12日,拉夫罗夫公开表示,俄朝合作“有利于地区稳定”,并罕见点名警告美日韩三方:“不要滥用同盟关系”。 这番表态,既是对朝鲜的撑腰,也是向美国喊话——别以为我们在乌克兰被拖住,就不会在朝鲜半岛做文章。 金正恩出牌的时机,越来越明确 朝鲜的真正优势,从来不是武器数量,而是“可预见的不可控性”。 在中东,美国打伊朗,靠的是“可控升级”;但在半岛,一旦朝鲜选择反制,局势可能就是指数级失控。 更重要的是,朝鲜并不孤立。与伊朗不同,它的两侧分别站着俄罗斯与中国,任何对朝动手的可能性,都必须考虑中俄的态度。 而这正是拉夫罗夫此行最重要的背景:告诉华盛顿,朝鲜不是下一个伊朗。 这种信号,美国当然听得懂。只是问题是,美日韩早已在半岛“过度部署”:以“应对朝鲜威胁”为由,逐步推进指挥链整合、战场一体化和战略轰炸常态化。 B-52只是开始,接下来极可能还有F-22、F-35轮流亮相,更别提“自由之刃”背后的美军实弹测试项目。这种节奏,很难让人不联想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阶段式压迫”。 而金正恩则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没打算真打仗,但也不打算被动挨打。 核心问题:误判 局势走到今天,最危险的不是导弹发射或军演升级,而是误判。 一旦某一方高估了自身实力,或者低估了对手底线,那么“点燃”的不是局部冲突,而可能是整个东北亚战略板块的滑动。 更何况,美日韩在半岛的战略目标并不统一: 美国要维持地区驻军正当性和对中俄双遏制的态势; 日本则借机推动“军力正常化”; 韩国对朝鲜的敌意与国内政治深度绑定,一旦进入选举季,政客更倾向于强硬表态。 三国各打各的算盘,却在朝鲜这根神经上越绷越紧。 而朝鲜呢,虽然军事实力不如对手,但它有一点是西方最忌惮的:不惜一战的“政治意志”,这是导弹数据和战机出动次数无法衡量的。 结语:俄罗斯撑场,朝鲜主动,谁在试底线? 美方若以为伊朗能被空袭、朝鲜也能被敲打,那就是根本性误判。 朝鲜可以被孤立、被制裁、被威慑,但不能被当成没有后果的目标。如果真有国家试图借军演将压力转化为武力动作,那很可能迎来的不是投降,而是战略反咬。 拉夫罗夫此行已表明,俄罗斯不会容忍朝鲜成为下一个伊朗。局势已经不止是半岛问题,而是中俄对美日韩全球部署的边界试探。 这条线,美日韩若真的踩下去,恐怕就不是“军演”可以收场的了。
战轰出动,3国增兵半岛,朝鲜也来援手了,拉夫罗夫带任务赴朝 7月11日,美日韩三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7-13 20:12:04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