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军两名干部去前线参会,途经小道时,被埋伏的5名越南特工截住,其中一

运赛过去 2025-07-13 22:47:28

1984年,我军两名干部去前线参会,途经小道时,被埋伏的5名越南特工截住,其中一名干部还以1敌4,状况非常惨烈。 1984年的老山前线,是中越边境冲突的焦点地带。我军守备一师二团三营驻守此地,任务艰巨。曹政林,1954年生于云南昆明,军人家庭出身,1972年入伍,凭过硬本领升任副教导员。他作风硬朗,带兵有方,常在前线侦察中立功。毕志荣,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参军,成为通讯兵,敏锐勤奋,被曹政林称作“营里的千里眼”。两人配合默契,情谊深厚。 9月12日黄昏,曹政林和毕志荣沿小道前行,目标是指挥所的紧急会议。途中,5名越南特工突然发动袭击。枪声响起,毕志荣胸口中弹,当场倒下。曹政林迅速反击,用手枪击倒一名敌人,但弹药很快耗尽。四名特工围攻而来,曹政林徒手搏斗,击毙三人,自己也身受重伤,腹部被刺穿。增援赶到时,他已奄奄一息,身边是毕志荣的遗体和四具敌尸。 伏击发生后,曹政林的顽强抵抗令人震撼。他先用枪托砸倒一名敌人,随后用膝盖和手臂制服另一人,又将第三名特工的匕首反插回其胸膛。第四名敌人扑来时,他咬住对方颈部,拼尽全力才将其制服。战斗中,他身中多刀,伤势严重。增援部队发现他时,他仍紧握断匕首,展现了惊人的意志力。这场以一敌四的搏斗,成为老山战役的传奇。 曹政林和毕志荣的遗体被安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军区追授曹政林“战斗英雄”称号,表彰他以寡敌众的壮举;毕志荣获“优秀士兵”荣誉,两人事迹载入军史。战友们每年清明前往祭奠,陵园松柏常青,铭记他们的牺牲。曹政林的儿子长大后从军,继承父志;毕志荣的弟弟也在关怀下参军,延续报国精神。麻栗坡建起纪念馆,展示两人遗物,吸引无数人缅怀。 事件传开后,部队上下深受触动。新兵训练中,老兵常讲这段故事,激励年轻人担当使命。地方群众也深受感动,许多学生在纪念馆前默哀,反思和平的来之不易。曹政林和毕志荣的名字,成了老山精神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勿忘英雄。 这场伏击战虽规模不大,却浓缩了老山战役的残酷与悲壮。曹政林和毕志荣用生命捍卫了职责,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军人的荣耀,也是民族精神的写照。纪念馆每年接待数千人,学生、游客在此感悟战争的代价与和平的价值。他们的牺牲,让“老山精神”得以传承。

0 阅读: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