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对方开口就要1万元,徐悲鸿却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因为徐悲鸿认出了这幅画作正是唐代画家吴道子所作实乃国宝画作,但是这位德国女子马丁夫人并不知道这幅画的真正价值。 马丁夫人的父亲是八国联军时期在华的高级官员,这幅从中国王府掠走的画作在她家中尘封多年。 徐悲鸿虽然当时只有3000元现金,却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7幅精品画作作为补偿,只为将这件国宝带回祖国的怀抱。 回到寓所后,徐悲鸿细细研究这幅绢本白描人物长卷,画面长292厘米,宽30厘米,描绘了87位道教人物,包括3位带头光的主神、10名武将、7位男仙和67名金童玉女,场面宏大,线条流畅有力。 他根据画中人物数量,将其命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并特意刻制了"悲鸿生命"印章钤盖在上,表达对这幅画的珍视。 1937年底徐悲鸿邀请张大千、谢稚柳等名家到南京一同鉴赏,张大千第一眼见到此画就惊呆在原地,连声赞叹:"这哪是画?分明是吴道子拿毛笔在绢上跳胡旋舞!"他认为此画风格与敦煌壁画极为相似,应为唐代吴道子真迹。 而徐悲鸿更是认为此画"世界所存中国画人物无出其右",堪与世界一流艺术品媲美。 1938年,徐悲鸿应泰戈尔邀请前往印度讲学,路经香港时特地将此画交由中华书局精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和新加坡,徐悲鸿深知这幅国宝的重要性,不顾个人安危,将画作随身携带,取道缅甸辗转回到国内。 1942年,昆明遭遇日军空袭,徐悲鸿与西南联大师生们一起躲进防空洞,当警报解除返回办公室时,他发现珍藏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其他30余幅画作被盗,这一打击使他当场昏倒病倒在床,并从此留下了高血压的病根,也为日后因脑溢血去世埋下了伏笔。 云南省政府虽派员调查并限期破案,但始终无果,就在两年后的1944年,徐悲鸿收到了一封来自成都的信,他的学生卢荫寰偶然在成都一个陌生人家中看到了这幅画,并立即写信告知老师。 徐悲鸿喜出望外,却又担心打草惊蛇,便委托一位自称"刘将军"的朋友前去交涉。 谁知这位"刘将军"正是当年盗画的人,他狮子大开口,索要20万大洋和徐悲鸿的10幅画作作为交换条件。 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20套北京四合院的价值,但为了国宝,徐悲鸿倾其所有日夜赶画,终于在1944年赎回了《八十七神仙卷》,尽管后来得知真相,徐悲鸿却并未责怪,反而感激对方没有毁坏画作。 1948年,徐悲鸿再次装裱画卷,请88岁高龄的齐白石题写卷名,并邀请张大千、谢稚柳等人题跋,整个画卷加上题跋长达十余米,成为一部完整的艺术史记录。 1953年9月,徐悲鸿因脑溢血逝世,享年58岁,他的夫人廖静文在丈夫去世当天就宣布,将包括《八十七神仙卷》在内的所有收藏捐献给国家。 次年周恩来总理为"悲鸿故居"亲书匾额,政府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徐悲鸿纪念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美术家个人纪念馆。 如今,《八十七神仙卷》作为徐悲鸿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极少完整展出,由于年代久远,绢丝已朽败至毫无韧性,即使是观众的呼吸都可能对它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这幅估值50亿的国宝永远禁止出国展览,而徐悲鸿当年砸锅卖铁换画的痴狂,早已成为中国收藏史上最为传奇的佳话。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
乐山悦水闲情
2025-07-14 00:17:15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