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不再峰会有原因! 西方媒体报道,欧盟取消中欧高层会,目的是不想惹美国不开心,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就被特朗普"打脸",直接放话要对欧盟汽车加征30%关税。 欧盟以"日程安排问题"为由取消峰会,这个官方说法显然只是个托词,实际上欧盟正陷入两难境地:一边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8473亿美元,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三年间从3.9%攀升至8%。 另一边又担忧本土产业受到冲击,近期已对中国风电和医疗设备等行业展开调查。这种矛盾处境就像夹在婆媳之间的丈夫,左右为难。 更搞笑的是欧盟内部还在"打架",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欧洲要"独立自主",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被戏称为"美国驻欧代表",结果冯德莱恩刚想向美国示好,转头就收到特朗普的"关税大礼包",这脸打得啪啪响。 欧盟面临多重压力,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同时欧盟80%的光伏组件依赖中国进口,若特朗普实施全面进口关税政策,欧盟每年对美6000亿欧元的出口贸易将面临风险。 最有意思的是,欧盟现在对中国使的招数,跟当年特朗普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简直一模一样,但问题是,当年美国企业退出中国市场后,可是欧洲企业捡了大便宜,现在欧盟这么搞,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德国中小企业因峰会取消而面临困境,其25%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与此同时,欧盟光伏产业发出警告,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欧洲新能源转型成本增加30%,正当欧盟内部还在犹豫不决之际,中国与匈牙利已迅速达成18项合作协议。 匈牙利现在正好是欧盟轮值主席国,这个国家一直和中国关系不错,看来欧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已经开始自己找活路了。 欧盟现在的处境,就像个想同时讨好两个老板的打工人,结果两头不落好。 冯德莱恩这次被特朗普"打脸",暴露出欧盟最大的问题:既想独立自主,又不敢真的独立,说要"去风险化",结果最依赖中国市场的反而是欧洲大企业,大众汽车在新疆的工厂生意好得很,空客在天津的组装线都交付第700架飞机了。 每当欧洲遭遇危机,往往能化挑战为机遇,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促成了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而1980年代日本汽车的竞争压力则推动了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 现在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光伏产品的竞争,欧盟本可以借机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结果却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加关税,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在逃避问题。 欧洲要想真正站起来,就得明白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与其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走自己的路,毕竟,当你在两个大佬之间周旋的时候,最傻的做法就是想着两边都不得罪,结果往往是把两边都得罪了。
趁你病,要你命!就在欧盟自认给美国大哥递上“投名状”、刚在中欧谈判中翻脸掀桌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