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跃,跳入湍急江水中。 1942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那时候,浙江衢州一带也陷入了战乱,普通人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既要躲避战火,还要应付日军的欺压。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名叫陈根土的渔民,靠着一条小船和一身捕鱼的本事,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他的故事,就从这乱世中的平凡生活开始。 陈根土是衢州市附近一个小渔村的人,从小在衢江边长大。衢江水面宽阔,江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他打小就跟着父亲学捕鱼,练就了一手撑船的好技术。成年后,他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四口靠他每天出江打鱼过日子。日子虽然清苦,但也算安稳。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浙江成了战场,衢州也没能幸免。日军占领了衢州,村子被烧,乡亲被杀,陈根土眼睁睁看着家园毁于一旦,心里对日军的恨意越来越深。 为了躲避日军的扫荡,他带着家人搬到了江上的小船上生活。船不大,用竹竿和破布搭了个遮风挡雨的棚子,日子过得艰难却也坚持了下来。每天天刚亮,他就划船出去,撒网捕鱼,尽量避开日军巡逻的地方。那时候,江面上不太平,日军的巡逻艇经常出没,稍不小心就会被抓走。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活着,既要养活家人,还要防着敌人。 1942年春天,浙赣战役打响,日军占领了衢州机场,局势更加恶劣。陈根土一家在船上漂泊,生活越发艰难。江水虽然养育了他,却也成了危险的地方。他听说过北方八路军抗击日军的事迹,心里佩服得不得了,但作为一个普通渔民,他觉得自己能做的不过是保住一家人的命。然而,命运偏偏给了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那是一个春末的傍晚,陈根土刚收工准备回家,突然遇到了一群受伤的中国士兵。他们是被日军追击的八路军,请求他帮忙渡江逃命。陈根土没多想,赶紧把他们送到了对岸,来回几趟,终于把人安全送走。他心里松了口气,以为自己这辈子能为抗战出一份力也就到此为止了。可谁也没想到,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刚送走中国士兵没多久,一队日军就冲到了江边。这群日军穿着脏兮兮的军服,带着枪和刺刀,气势汹汹。他们发现了陈根土的小船,逼着他立刻送他们过江,还威胁说不听话就杀了他的家人。陈根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答应。16个日军挤上了他的小船,船身超载,晃得厉害,江水都快漫上来了。他站在船尾,手握竹篙,心里却在飞快地盘算。 陈根土对衢江太熟悉了,哪里水流急,哪里有暗礁,他都一清二楚。他知道江心有一块大礁石,藏在水面下,外人根本看不出来。日军逼他过江,他表面上顺从,心里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船划到江心,水流越来越急,他趁着日军放松警惕,突然跳进了湍急的江水。船失去了控制,一下子撞上了暗礁,很快就翻了。16个日军掉进水里,他们穿着沉重的军服,又不会水,挣扎了几下就全被江水吞没了。 陈根土跳进水里后,凭着对江流的了解,拼尽全力游回了岸边。他浑身湿透,筋疲力尽,但总算保住了性命。回到家人身边,他终于放下心来。几天后,江下游的村民发现了日军士兵的尸体,消息传开,大家才知道陈根土干了件了不起的大事。他不仅救了中国士兵,还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消灭了16个日军,成了村里人口中的英雄。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附近,村民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都为陈根土的胆量点赞。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当地的抗日部队,士兵们也对他敬佩不已。虽然他没留下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行动却给了大家莫大的鼓舞。那时候,战争让每个人都活得艰难,可陈根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普通人也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做出不平凡的事。 战争结束后,陈根土带着家人回到了村子,重新开始生活。他还是那个渔民,每天划船捕鱼,日子平淡却踏实。他的故事在村里传了下来,成了乡亲们口中的传奇。到了晚年,他常坐在江边,看着水面发呆,或许在回想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夜晚。他的孩子们长大了,继承了他的坚韧,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下一代。
1946年1月,山东华丰煤矿日军守备队准备离开,想要拖着大炮等重武器回国。八路军
【15评论】【33点赞】
賴華生
八路活动范围在江北地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