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崔良元挑着一担肉包子误入敌阵。被敌人发现后,他急中生智:“都饿坏了吧

鉴史忆往呀 2025-07-14 11:25:47

1948年,崔良元挑着一担肉包子误入敌阵。被敌人发现后,他急中生智:“都饿坏了吧?快来吃肉包子!” 崔良元,1912年出生在山东泰安,家里穷得叮当响,七口人挤在破土房里,靠几亩地过活。他小时候就帮爹娘干活,挑水劈柴,练出一身力气。1937年,日本人打过来,25岁的他撂下锄头,报名参加了八路军。没文化,不会打枪,他就进了后勤队,当上炊事员,专门给部队做饭。抗战八年,他在太行山里跟着队伍跑,背着锅,挑着柴,风里来雨里去,脸晒得跟炭似的,手上满是老茧。 他学会了用野菜、粗粮做出能填肚子的饭菜,战士们吃得满嘴油,总夸他手艺好。到了解放战争,他跟着部队转战华北,1948年到了河北,赶上平津战役前的拉锯战。他干了八年炊事员,从没摸过枪,但对部队的事门儿清,口令、路线都熟得不行。行军时,他老低头赶路,嘴里哼着小调,扁担一挑就是几十斤饭菜,翻山越岭送到前线。部队一歇下来,他就蹲在灶台边,擀面、包饺子,汗水滴在灶台上,战士们吃得直竖大拇指,说他比炮火还顶用。他的扁担和铁锅,成了后勤的宝贝,也让他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1948年冬天,崔良元在河北干着老本行,给前线送饭。那天早上,他起了个大早,蒸好一筐肉包子,挑着就往阵地赶。河北的冬天冷得要命,雾气重得看不清路,他裹着破棉袄,草鞋湿透了,扁担压得肩膀生疼。走了半天,周围安静得不对劲,没听见哨声,也没碰上人。他停下来琢磨,照平时脚程,早该到阵地了。就在这当口,脚下被石头绊了一下,差点摔个跟头。前方突然有人喊口令,他赶紧报了自家的,谁知对方不认,反而把子弹上了膛。 雾里走出个兵,穿着国民党军服,端着枪,崔良元这下明白,坏了,走错路,闯到敌人窝里了。他放下扁担,手心全是汗,但脑子转得飞快,得想办法脱身。瞅了一眼筐里的包子,他有了主意,搓搓手,扯着嗓子喊,说是解放军团部派他来送包子,让国军弟兄们吃饱肚子,顺便聊聊出路。话刚说完,雾里呼啦啦围过来百十号人,个个饿得眼冒绿光,衣服破得像叫花子。带头的军官拿着手电照他,举着短枪警告,谁吃包子就毙了谁。 士兵们没动,眼睛却死盯着包子。崔良元拍着胸脯接着说,讲他们都是穷苦人,犯不着送命,围困下迟早饿死,空投也轮不到当兵的。军官气得举枪吼,他一点不怵,说开枪就开,自己不怕。士兵里有人开始嘀咕,扔下枪抓包子吃,别人也跟着抢。军官看不住了,挤进去抢包子,崔良元瞅准空子,冲上去夺了他的枪,又拔了颗手榴弹,举起来喊,想活命的跟他走,去吃大米饭、炒肉菜。士兵们你看我我看你,陆续卸了枪栓,站到他这边。军官见大势已去,只好点头。崔良元一挥手,带着这百十号人,挑着空筐子,回了自家阵地。 崔良元带着百十号俘虏回到解放军阵地,战士们全看傻了。团长乐得合不拢嘴,递给他一碗热粥,拍着肩膀夸他顶得上一个连。这事传得沸沸扬扬,崔良元被记了一等功,部队里都管他叫“包子英雄”。他没啥变化,还是挑着扁担送饭,脸上笑得比以前多。那些俘虏被分批安置,有的经过教育加入了解放军,有的回了老家。那军官被押到后方,改造后分到地方干农活。1949年,崔良元跟着部队南下,参加渡江战役,顶着炮火送饭,汗水湿透了军装。 1950年,他因为身体不好退了伍,回了山东老家,推着独轮车种地。村里人爱听他讲故事,他蹲在炕头,点着旱烟,讲那担包子的事,孩子们围着他,眼睛亮得像星星。1978年,他得肺病去世,66岁。临死前,他从枕头底下掏出个旧军功章,塞给儿子,说好好干活,为国出力。他的故事被写进地方志,河北有些地方赶集时,卖包子的摊贩还爱提这事,咧着嘴说崔良元是真英雄。

0 阅读:1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