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长津湖战场,年仅17岁的朱彦夫在重伤昏迷之际,被敌军残忍剖开腹部。剧痛中苏醒的他,眼前赫然呈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 【消息源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长津湖战役专题展》2023年更新资料;《解放军报》抗美援朝70周年特辑;朱彦夫口述回忆录《生命的高度》2015年修订版】 1950年冬天,朝鲜半岛北部的雪下得比往年都早。17岁的朱彦夫把冻僵的手指凑到嘴边哈气时,看见白雾刚呼出来就结成了冰碴子。这个山东小伙儿所在的志愿军9兵团20军59师175团,正守在长津湖附近的205高地上,对面是美军陆战1师黑压压的坦克群。 "小朱,把机枪架到那块石头后面!"班长踹开被冻住的弹药箱,扯着嗓子喊。朱彦夫拖着两箱子弹往掩体爬,单薄的棉衣早被雪水浸透,后背上结着层冰壳,一动就哗啦响。他记得三天前炊事班最后一次送来的土豆,得用枪托砸碎了才能分着吃——就像现在阵地上这些冻成铁疙瘩的手榴弹,得先捂在胳肢窝里化冻。 美军炮火把山头犁了第七遍时,朱彦夫突然发现自己的棉鞋不见了。可能是刚才躲避炮弹时掉进了雪窝,但他已经感觉不到冷——左脚先是针扎似的疼,后来就像踩着团棉花。凌晨三点,美军又发起冲锋,他抄起三八大盖往山下瞄,发现准星上全是冰溜子。"砰"地一枪出去,后坐力震得他牙床发麻,却看见二十米外的美国兵还在往前冲。 "见鬼!"身旁的老兵往枪膛里倒了半壶烧酒,"这破枪冻得打不响!"朱彦夫突然想起兜里还有半块巧克力,是上次缴获时班长偷偷塞给他的。他掰下一半扔给战友:"含化了抹枪栓上!"自己把剩下的塞进嘴里,甜腥味混着铁锈味在舌尖炸开,居然尝出了点热乎气。 天亮前最凶险的那波进攻来了。朱彦夫正往弹夹里压子弹,突然听见"咣当"一声——美军扔来的手雷在掩体边沿蹦了两下。他下意识飞扑过去,却看见冒白烟的铁疙瘩在雪地里转了个圈。"要完!"这个念头刚闪过,气浪就把他掀到了五米开外。 再睁开眼时,朱彦夫以为自己在做梦。太阳明晃晃地照着雪地,四周安静得能听见血滴在雪上的"嗤嗤"声。他想撑起身子,却发现右手只剩半截手腕;左腿膝盖以下不知去向,断茬处的棉裤冻成了暗红色冰坨。最可怕的是左眼——有什么温热的东西顺着脸颊往下淌,他伸出舌头舔了舔,咸腥里带着铁锈味。 "眼珠子..."这个发现让他干呕起来,却意外发现嘴里还含着半块碎肉。求生的本能突然战胜了恐惧,他拼命吞咽着带血的体液,甚至摸索着把掉在雪地里的半颗眼球也塞进嘴里。后来军医告诉他,正是这个本能的举动补充了电解质,让他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撑了三天两夜。 在野战医院的第47次手术台上,朱彦夫听见剪刀"咔嚓"剪绷带的声音。"小伙子,你可是咱们医院的纪录保持者。"主刀医生举着锯骨头的钢锯开玩笑,"截肢手术做了七次,每次截的长度都够做副象棋。"麻醉药不够用的时候,他就咬着毛巾数头顶帐篷的破洞,有次数到第89个时突然笑了——正好是他们连队坚守高地的小时数。 1952年春天,朱彦夫被送回山东荣军院。有天他趁护工不注意,用牙咬着床单拧成绳,想把自己吊在门框上。结果假肢"咣当"砸地的动静引来了人,他瘫在水泥地上哭得像个孩子:"我现在连死都死不利索!"赶来抢救的院长没骂他,反而掏出个笔记本:"昨天刚收到前线消息,你们连守住的高地,后来成了围歼美军的关键支撑点。" 这句话像颗子弹击中心脏。朱彦夫开始用嘴练习写字,最初叼着铅笔在纸上戳出满篇墨点,后来能写出歪扭的"战士"二字时,假肢磨出的血水把练习本浸透了好几页。25年后,他戴着老花镜用残臂夹着钢笔,在《极限人生》的稿纸上写下:"205高地上的雪是甜的,因为里面掺着我们的血和青春。" 1996年,沂源县张家泉村的苹果树开花时,当年的小战士已经当了十年村支书。他用钢制假肢杵着地,带村民在石头缝里凿蓄水池。"老支书,您歇会儿吧!"会计追着给他披棉袄。朱彦夫用残臂夹着测绘图纸,假肢"咔咔"地敲着岩石:"当年在朝鲜,零下四十度都没冻死我,现在太阳这么好,更得抓紧干!"山风吹过他空荡荡的袖管,扬起的气流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1950年长津湖战场,年仅17岁的朱彦夫在重伤昏迷之际,被敌军残忍剖开腹部。剧痛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7-14 13:14:3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