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68岁泰戈尔访华,悄悄住进徐志摩家,深夜非要睡陆小曼床上。徐志摩欣然答应,跑去睡客房,留下陆小曼左右为难。没等她做出回应,泰戈尔已经边卸衣服,边走进她的卧室。 泰戈尔,全名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的大文豪,1913年凭诗集《吉檀迦利》拿下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亚洲第一人。他特别喜欢把东西方文化连系起来,1924年第一次来中国时就认识了不少知识分子,包括徐志摩。到了1929年,他第二次访华,已经68岁了。 徐志摩呢,是中国现代有名的浪漫派诗人,留过洋,受过西方教育,写诗老讲究自由和美。他1924年给泰戈尔当过口译,两人关系特别好。后来1926年,他跟陆小曼结了婚,生活过得挺热闹,但也老被外面议论。 陆小曼是个有才的女人,会画画会写文章,家里有钱,在上海社交圈挺出名。她跟徐志摩结婚后,日子过得有点大手大脚,外人看着挺复杂。她性格外向,可有时候也挺拧巴,特别在这件事上。 1929年3月,泰戈尔第二次来中国,挑了个低调地儿住,就是徐志摩在上海四明村的家。徐志摩挺上心,给泰戈尔弄了间客房,还特意整得有点印度味儿。可到了晚上,泰戈尔却看上了主卧那张床,非要睡那儿。徐志摩也没多想,直接说行,自己搬去客房睡了。 陆小曼当时就有点懵。她挺尊敬泰戈尔,可这事儿来得太突然,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泰戈尔没给她太多时间纠结,他已经开始脱外袍,直接进屋了。陆小曼没办法,只好自己退出房间,在客厅沙发上对付了一宿。 泰戈尔在徐志摩家住了大概一周。每天早上五点,他就起来溜达,搞得陆小曼睡不好。他还老拉着徐志摩去外头树林里散步,聊诗歌聊人生。陆小曼有时候跟在一边画画,记下这些画面。泰戈尔对她挺客气,还常叫她跟徐志摩一起去印度朋友那儿吃饭,尝点辣乎乎的咖喱菜。 6月,泰戈尔跑去日本和美国转了一圈后,又回上海住徐志摩家。走之前,他送了徐志摩一件紫红色的丝绸长袍,还在徐志摩笔记本上写了一首诗:“山岳渴望成为小鸟,摆脱沉默的重负。”这段时间,他们仨的关系更近了,泰戈尔还管徐志摩和陆小曼叫“我的儿子和儿媳”。 这事儿过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日子没啥大变化。陆小曼还是老样子,花钱大手大脚,一个月能用好几百银圆,家里佣人一大堆。她还染上了阿芙蓉的毛病,徐志摩挺头疼。为了撑起这个家,徐志摩到处跑课教书,甚至坐便宜的邮政飞机来回赶路。结果1931年11月19日,他从南京飞北平时飞机失事,34岁就没了。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日子不好过了。她还画画,弄了不少致敬杜甫的作品,可身体越来越差。1949年,泰戈尔的孙子在北京大学留学,想跟她要徐志摩的诗集。她病得回不了信,等看到时,人家已经走了,这事儿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1965年4月3日,她62岁去世。 泰戈尔呢,之后还接着写东西、搞文化交流,1930年后跑欧美和亚洲讲学,1941年8月7日去世,80岁。他的作品和想法影响挺大,算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纽带。 这1929年的深夜插曲,成了泰戈尔跟徐志摩、陆小曼关系里一个绕不开的点。当时就有人议论纷纷,后头研究的人也拿它当线索。历史学家觉得,泰戈尔可能是对中国的生活方式好奇,才会有这举动。徐志摩痛快答应,说明他这人挺大度,不拘小节。文学评论家则说,这事儿背后是文化交流的影子,泰戈尔想融入中国家庭生活,徐志摩也乐意配合。 不过这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事儿。陆小曼为啥为难?可能跟她身份有关,她是个社交名媛,这种突如其来的要求让她有点下不来台。可泰戈尔毕竟是大人物,她也不好直接拒绝。这段故事,既是友谊的见证,也带点那个年代文化碰撞的味道。
1952年,翁瑞午原配去世,长女翁香光跑去找陆小曼算账,进门瞬间气炸:只见陆小曼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