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14 19:14:51

山西一对夫妻,生了11胎全是女儿,丈夫眼看妻子生不出儿子,无奈决定放弃,谁料,1996年妻子47岁时,竟然又怀上了第12胎,夫妻两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冬天,山西临汾市浮山县的高家院子里,47岁的李玉珍正往灶膛里添柴火。丈夫高海贵拿着县医院的B超单进屋,这是他们的第十二次怀孕。 “医生说胎位正常,就是我年纪大了,要多注意。”李玉珍摸着肚子,火光映着她疲惫的脸。从1978年大女儿出生算起,她已经生了十一个女儿。 高海贵在附近的小煤窑挖煤,一个月能挣八十块钱。李玉珍在镇上纺织厂踩缝纫机,计件工资,手快的时候能有五十块。 “老高,你家这是要凑齐十二生肖?”邻居王大娘路过门口喊了一嗓子。高海贵苦笑着没接话,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 在农村,没儿子就意味着“绝户”。虽然政策不允许重男轻女,但老观念根深蒂固。高海贵的弟弟有两个儿子,每次过年聚会都有意无意地提这事。 1997年正月初八凌晨四点,李玉珍在县医院生下了高浩珍。男孩,五斤八两。护士把孩子抱出来时,高海贵的手抖得厉害。 “是个带把的!”他冲着走廊喊了一嗓子,然后蹲在墙角哭了起来。十九年了,他终于有儿子了。 高浩珍出生后,家里的经济压力更大了。大女儿高美玲刚上初二,主动提出辍学:“妈,我去砖厂干活,一天能挣八块钱。” 李玉珍不同意,但高美玲还是偷偷退了学。二女儿高美琪看姐姐去打工,也跟着去了县城餐馆当服务员。 1998年冬天,高浩珍发高烧,烧到39度多。家里凑不出去大医院的钱,只能在村卫生所打吊瓶。高美玲把攒了半年准备买棉衣的钱都拿了出来。 “弟弟病好了比啥都重要。”她一边说一边搓着冻得发紫的手。那个冬天,她就穿着一件单薄的旧棉袄度过的。 姐姐们对高浩珍的照顾无微不至,有好吃的先给他,新衣服先让他穿。高浩珍上小学时,每天都有不同的姐姐接送。 2005年后,姐姐们陆续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她们都想着先把弟弟供出来再说自己的事。大姐高美玲28岁才结婚,在农村算是大龄了。 “我不着急,等浩珍考上大学再说。”她总是这么跟催婚的亲戚说。其实她心里明白,不是不想嫁,是放心不下这个家。 2015年,在广东打工十年的高美玲回到村里。她用攒下的钱在自家院子里办了个小型服装代工厂,专门给县城的服装店做来料加工。 “咱们姐妹一起干,不用再去外地受罪了。”她把妹妹们都叫了回来。厂子虽小,但订单稳定,每人每月能有两三千的收入。 高浩珍大学毕业后在太原找了份工作,月薪四千多。他把第一个月工资全部交给了母亲:“妈,这些年苦了您和姐姐们。” 2022年高浩珍准备结婚,看中了县城的一套房子,首付要四十万。他本想贷款,但十一个姐姐坐在一起商量后,每人凑了些钱。 大姐拿出四万八,是她这些年的全部积蓄。最小的十一妹刚工作一年,也硬是凑了一万五。“弟弟结婚是大事,咱们当姐姐的必须帮。” 婚礼那天,高浩珍给每个姐姐都敬了茶。他哽咽着说:“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你们这些姐姐。” 现在高家的土坯房早就翻新成了砖瓦房,院子里停着两辆家用车和一辆拉货的面包车。但最让高海贵骄傲的,是墙上挂着的全家福。 “都说养儿防老,我看养女儿更贴心。”78岁的高海贵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当年要是知道闺女这么好,何必非要生儿子。” 李玉珍在旁边剥花生,笑着接话:“现在想想,咱们真是糊涂。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骨肉,都一样疼。”每年春节,高家都是村里最热闹的。十一个女儿带着各自的家人回娘家,三十多口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村里人现在提起高家,都说他们有福气。“十一个闺女个个孝顺,比好多儿子强多了。”这话传到高海贵耳朵里,他总是乐呵呵地点头。 高浩珍结婚后专门把房子买在姐姐工厂附近,方便照应。他常说:“没有姐姐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从当年的“绝户”到现在的“福气人家”,高家的变化见证了农村观念的转变。重男轻女的老思想正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每个孩子平等的爱。 央视《焦点访谈》2021年"新时代农村家庭变迁"专题节目 山西日报2023年"乡村振兴中的家庭故事"专栏

0 阅读:96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