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也就是说,要是真打,美国能炸烂中国海岸,但咱也能拆掉美国亚太势力。这话听着扎心,细想却是颗定心丸。 先说说中国沿海的情况,这片地区贡献了全国60%的GDP,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重镇都在这。 要是真打起来,美国肯定盯上这些地方,航母战斗群加上关岛、冲绳的军事基地,火力覆盖不在话下。 但中国早就想到这一步了,这些年西部大开发可不是白搞的,成都、西安、重庆这些内陆城市,从芯片到航空航天,产业链一应俱全。 沿海要是真出事,往内地一搬,照样转得动。 再看军事层面,中国现在的导弹技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东风快递从不误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都在射程之内,到时候来一轮饱和打击,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就得大打折扣。 最绝的是产业链这一环,美国现在造军舰还得用中国零件,F35天天出故障。 反观中国,无人机下饺子似的量产,关键技术正在加速自主研发,而且美国这些年搞贸易战、科技战,反倒逼着中国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这就说到点子上了,美国想掐中国脖子,但中国是块头大的“第三世界”,打不死还能站起来。 而中国地大物博,产业体系完整,挨几下还有回旋余地,美国倒好,一旦失去亚太,全球霸主地位就悬了。 这场博弈不只是比谁的拳头硬,更比谁能扛得住、缓得过来,中国这些年憋着一股劲发展内陆,攒下的这份战略纵深,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打仗不光是比军事实力,更比综合国力和战略定力,看看这些年的变化就明白了。 美国表面上看很强,但供应链严重依赖外国。 一旦开战,全球产业链断裂,美国首先受伤,不信看看疫情期间美国口罩都造不出来就知道了。 反观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抗风险能力强得多。 再说人口和资源,中国14亿人口,劳动力充足,战时动员能力强,地大物博,各种战略物资储备充足。 美国虽然技术领先,但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参军意愿低,打持久战不占优势。 最关键的是国际影响力,美国在亚太的盟友们都精明着呢,日本一边喊着反华,一边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菲律宾今天跟美国军演,明天就跟中国谈合作。 大家都是利益至上,谁也不想真跟东方大国撕破脸。 金融市场也很有意思,美元霸权是美国的王牌,但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通了新的贸易通道,美国想用金融手段制裁中国,发现处处掣肘。 再说说最重要的战略承受力,中国吃过苦,受过罪,老百姓有韧性,而且我们国土面积大,就算沿海受创,整体战略纵深依然在。 但美国不一样,失去亚太就像断了一条腿,全球霸主地位保不住,欧洲那些小弟肯定开始打小算盘。 所以戴旭上校说得对,这场较量拼的是谁能熬,中国最多是战略转移,美国却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美国只敢搞搞小动作,它那三板斧砍不动中国的铜墙铁壁。
美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劲:解放军可能不会武力收台,中国另有杀招?一、战争是选项,但
【10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