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金军惨败,金兀术想逃走。一位书生告诉他:太子不要慌张,宋军肯定撤退。兀术依然犹豫不决,他被打怕了,心存畏惧。 一位小人物,也许可以改变历史走向,其作用不容小觑。《宋史》中记载一位书生,他改变了宋金对峙格局,否则宋军直捣黄龙。 这位书生,姓甚名谁,《宋史》没有说,却知道他能量很大。如果不是这位书生,宋军就收复中原,威震天下。 1140年,金军大举南征,兀术分兵3路,与南宋全面交战。金军总计10万,气焰嚣张,兀术快速攻入河南,还扬言渡江作战,再次搜山检海。 为了反击金军,宋高宗派大将岳飞出征,在河南抗击金军。接下来,岳飞与兀术在郾城、颍昌、临颍、朱仙镇展开激战。 围绕河南争夺战,《宋史》中岳家军赢麻了,多次以800破10万,甚至500破10万。金国重甲骑兵铁孚屠、拐子马损失惨重,被岳家军重创。 多次战败,兀术心灰意冷,知道岳飞及其岳家军不好招惹,便打算放弃开封、幽州,逃回东北老家躲避宋军。 金兀术准备逃走,行李也打包好了,就等着下命令撤退。此时,一位书生拦住了兀术,直言:“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且退矣!” 太子,也就是“四太子”,指的是兀术。此时是金熙宗在位,兀术是金熙宗的叔叔。所谓的四太子,是兀术在阿骨打时代宋人对他的称呼。 书生说开封可以守得住,太子没必要跑,岳飞很快就会撤退,宋军不会长期留在河南,无疑给兀术打气,让他具备信心。 岳飞主动撤退,岳家军放弃攻打开封?兀术不敢相信,便带着疑问说:“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精兵十万,京师中外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 兀术没底气,伤心的说:岳飞以500兵马就能吊打我的10万精锐,开封民众都等着岳飞攻克城池,拿什么来防守呢? 500岳家军击败10万金军,兀术真的怕了。10万人都打不赢500人,而岳家军总计6万,兀术拿什么来守开封。 兀术很生气,认为书生拿自己来开玩笑,便打算让人把他拉出去。此时,书生急忙辩解,说出岳飞撤退的理由。 书生说:自古以来权臣在朝廷,而大将却在外面建立战功,这本身就不正常。朝廷猜忌,权臣使坏,大将能保全自己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建功立业。 书生看来,岳飞不但不能攻克开封,他能否善终都是个问题,太子又何必害怕呢? 史载:“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兀术想了想,觉得书生说得有道理,便不再考虑撤退,而是死守开封,死磕到底。 史载:“金兀术大悟,于是放弃北逃,整军死守开封。” 本想放弃开封,如今坚守不退,兀术相信书生说的话。结果如何呢?书生没有说错,岳飞果真撤兵了。 朱仙镇大捷后,岳飞本想一鼓作气,收复都城开封,却收到了退兵命令,赵构的“十二道”金牌来了。 岳飞不想撤退,他急忙上奏朝廷:金军早已闻风丧胆,没了战斗勇气,且元气大伤,皇上没必要撤兵。再则,北方豪杰积极抗金,支持朝廷,这是收复中原的千载良机。 岳飞的奏折,言辞恳切,多希望赵构能支持自己北伐中原,不但收复失地,还要直捣黄龙,打到金国的老家。 但是,宋高宗赵构的“十二道”压力下,岳飞也不敢抗命不从,只好下令班师。撤退时,岳飞悲从中来,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撤退,兀术不但守住了开封,还乘势攻取南宋收复的大片土地。岳飞北伐的成果,丢失殆尽,十年的准备与努力,毁于一旦。 按照《宋史》记载,不考虑其他有出入甚至完全不一样的史料,这位书生的确改变了宋金对峙格局,坑了大将岳飞,成就了兀术的功业。 如果没有这位书生,或者他没有劝阻兀术并分析当前的局势,也许金军就撤退了。一旦金军撤出开封,并放弃幽州,宋军收复中原就没啥问题。 岳飞能收复中原,岳家军将威震天下,赵构也许就具备雄心壮志,让岳飞直捣黄龙,重现汉唐荣光,赵构也是大帝。 可惜,《宋史》中并没说出这位书生的名字。这位书生立下“赫赫战功”,他的结局如何,宋史也没记载,下落不明。 小人物改变历史,开封城的这位书生是其一。没有这位书生,兀术撤退,金国失去中原,南宋是赢家,宋金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1187年,赵构病逝,享年81岁。宋孝宗想给他庙号“世祖”,肯定他建立南宋王朝的
【8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