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大的才能是什么?父母无所谓,老婆无所谓,孩子无所谓,钱财无所谓,人生无所谓,权利谁碰谁死,命最重要,对他人宽宏大度,真心待人,对利益共富贵,有我吃就有你喝的。对规矩谁碰谁死,极度的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抛弃任何幻想,就是一个极度自由,极度勇猛,极度智慧,极度无情,极度好运的这么一个人。七年从流氓到皇帝,都说他的人生是从鸿门宴开始的,其实都错了,他的一生都是鸿门宴。 刘邦当年做泗水亭长的时候,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四处游荡,不务正业;二是拉着人喝酒,没钱就赊,赊完还懒得还。你看起来觉得这人没救,但问题是,他的酒肉朋友一个个身份都不低,萧何、曹参、樊哙,这几个名字,后来可都是封侯拜将的。这说明什么?他是个无赖,但不胡来;他日子散漫,但看人看得极准。 他早年间在沛县,最让人佩服的是一招“吹牛上位”。吕雉的父亲吕公,搬到沛县当县令,刘邦听说后,自己掏钱,报了个“贺礼一万钱”的人情。人家吕家一听,这刘邦厉害啊,敢报一万,绝非池中物。结果刘邦连钱都没拿,就靠着这一手,混进了吕家。再搭配上他那副“我命里就是贵人”的气质,把吕公和吕雉都唬住了。 你以为这就是个混子投机?不,他有章法。他知道在沛县混不下去了,就得换个圈子。这个圈子里要有门路、有后台、有女人。吕家全包了。所以你看,他表面什么都无所谓,但底子清楚:人脉,才是他翻身的资本。 再看他人生的转折点:押送戍卒逃了。他不傻,知道误期了,按秦法是死罪。他一看大势不妙,干脆散伙,干脆“反了吧”。不是他有多高风亮节,而是他嗅觉太敏锐。哪个时候乱世已起,项梁、陈胜、吴广早揭竿而起。自己跟着送死,不如干票大的。 他跑到芒砀山落草,吕家人脉又来了。吕雉和萧何、曹参、樊哙这些人,帮他兜着,宣称他是天命所归,还编了不少神话。说实话,刘邦真不是什么英雄豪杰出身,但他知道怎么利用别人的包装。他自己是土豹子,但知道需要人设。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自己知道自己缺啥,缺什么就补什么,补不了的,就让别人补。 他拿下沛县,也不是他自己本事大,是萧何、曹参这些人帮着县令忽悠来的。那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帮刘邦呢?因为刘邦待人有一个规矩:我吃肉你喝汤,大家一起发财。他从不自己一个人揽着好处,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韩信、张良、萧何这些牛人,最终都留在他身边。刘邦虽然流氓,但不贪;他讲“规矩”,有功就封,有苦就补,从不亏待兄弟。 当然,他也有狠的时候。雍齿投魏,刘邦发了疯也要打回来。他一打再打,打不过再借兵,反复折腾。因为他知道,这口气必须出。背叛就要付出代价,否则以后谁服你? 再说鸿门宴。很多人说,鸿门宴是他装孙子求活命的巅峰时刻。其实他从头到尾都清楚,自己打不过项羽。进去就是演戏,演给项羽看,也演给张良、项伯、项庄看。刘邦的厉害,是脸皮厚得要命:你要杀我,我不跟你硬刚,我陪笑,我低头。只要命还在,机会就有。 而且,刘邦对事实极度尊重,他不幻想。项羽强,那就忍着。韩信厉害,那就拜将,封王。张良有谋,那就听计。功劳大了我就封,你再狂,我也认了。但该管就管,韩信要自己封王,刘邦能答应,但回头还是要收拾。英布、彭越,一个个立大功,他最后都干了。不是刘邦无情,是他知道江山的规矩:你们能帮我打天下,但我得守得住。江山只有一个,任何威胁都不行。 有一点必须说,刘邦从来不跟自己过不去。他没文化,不学无术,他不装。他自己就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打不过项羽,那就比谁活得久。兵不行,智来凑。自己懒,那就让别人干。你说他好吃懒做,他一点不在意,活得明白最重要。 他真开始变得“聪明”,是张良在旁边提着耳朵教他的时候。刚打下咸阳,他第一反应是冲进去抢女人、抢金子。樊哙、张良劝了,才收了心,约法三章,收买人心。这是刘邦从流氓到政治家的第一步。他后来能守住关中、能拿到先机,不是因为他多有远见,而是因为他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这一点,项羽比不了。 再看他跟韩信的事,韩信在汉中冷板凳坐不住了,跑去当了齐王,刘邦开始是咬牙答应,等把项羽搞死了,回头就打压。因为他明白,功臣再牛,也不能抢了皇帝的风头。刘邦不怕别人说他无情,他只怕江山被夺。 他极度现实。鸿沟会盟,项羽放他回去,他转头就追杀。对他来说,任何盟约都不如利益重要。所谓“义”,那是你死了我才安全。 而他能一直好运气,绝非天生。韩信、张良、萧何、樊哙、郦食其、曹参,这些人不都因为刘邦会用人,肯分钱,知道分寸才留下的?刘邦最大的天赋就是:命重要、命得长、命得稳。他活得比项羽久,比韩信稳,比彭越狠。 说到底,刘邦这一生就是个大鸿门宴,所有人都想吃掉他,他就在刀尖上跳舞。谁碰命,谁死。他看透了规矩,活着才有一切。他宽容、他无情、他现实、他能忍,他更知道命最重要。这才是一个老流氓从沛县地痞混成皇帝的真相。
公元前196年,韩信死,刘邦架起油锅要炸韩信的谋士蒯彻,两边的大臣都在围观,五花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