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巴基斯坦已邀请中国专家共同拆解“风暴阴影”导弹。 当地时间7月1

非常盘点中 2025-07-16 16:29:25

外媒称,巴基斯坦已邀请中国专家共同拆解“风暴阴影”导弹。 当地时间 7 月 15 日,“亚洲防务安全” 网站披露,巴基斯坦在近期冲突中击落多枚印度发射的 “风暴阴影” 隐身巡航导弹与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残骸正由中国等多国专家联合拆解。 这场拆解行动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还原印度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核心机密。 技术小组发现,被击落的 “风暴阴影” 导弹不仅战斗部完整保留,其红外制导组件、地形匹配模块等关键部件几乎未受损坏。 中国专家团队通过五天高强度工作,逐步破解了导弹的制导算法、雷达信号特征以及抗干扰协议。“风暴阴影” 采用的 GPS/INS 复合导航系统,其底层通信协议被成功解析,这意味着未来巴基斯坦可针对性部署电子干扰设备,在导弹飞行路径上制造信号盲区。 此次技术攻防的背后,是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度沉淀。巴基斯坦军方公开信息显示,这些导弹残骸正是被中国提供的红旗 - 9BE 远程防空系统与 LY-80 中程防空导弹拦截。 这两款武器在 2025 年 5 月的实战中,成功构建起远中近三层拦截网,将印度 “阵风” 战机发射的 “风暴阴影” 导弹击落于萨戈达空军基地外 37 公里处。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 ZDK-03 预警机与歼 - 10CE 战斗机组成的情报网络,为拦截行动提供了实时目标数据,形成从探测到打击的完整闭环。 巴基斯坦军方透露,基于破解的 “风暴阴影” 红外成像制导逻辑,已开始研发新型雷达欺骗装置,可在导弹末段飞行时投射虚假热信号。 针对 “布拉莫斯” 超音速导弹的雷达导引头特征,巴方联合中国专家开发出低频干扰系统,能有效降低其锁定精度。 这些反制措施已在近期军事演练中使拦截成功率提升 20% 以上,印度引以为傲的 “三位一体” 打击体系正面临系统性失效风险。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缴获 “风暴阴影” 导弹后,曾耗时两周完成拆解,而中巴团队仅用五天便实现关键突破,凸显中国在电子战领域的代际优势。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巴基斯坦通过此次拆解,不仅掌握了印度武器的技术弱点,更获得了自主研发高端反制装备的能力。 例如,巴方正在测试的 “巴布尔 - 3” 潜射巡航导弹,其制导系统已融入从 “风暴阴影” 残骸中提取的地形匹配算法,射程从 700 公里提升至 900 公里,可覆盖印度全境。 印度的困境在于,其引以为傲的 “国产” 武器体系本质上是多国技术的拼凑。被拆解的 “布拉莫斯” 导弹,其雷达导引头核心部件仍依赖俄罗斯供应。 “风暴阴影” 虽由法国提供,但关键电子芯片来自以色列。这种技术依赖使得印度在面对系统性破解时毫无还手之力。 反观中国,从红旗防空系统到武直 - 10ME 攻击直升机,巴基斯坦获得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技术转移。 国际军事观察家指出,此次拆解行动揭示了现代战争的新范式:武器残骸不再是简单的战利品,而是重塑战略平衡的关键钥匙。 当巴基斯坦将 “风暴阴影” 的红外特征数据输入中国提供的电子战系统时,印度空军的 “阵风” 战机已丧失一半威慑价值。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技术共享模式正在改变南亚军事格局。中国通过输出防御体系,帮助巴基斯坦构建起不对称优势,而印度试图通过外购武器维持的 “质量优势” 正被逐步瓦解。 拆解现场的灯光仍在彻夜通明,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超越技术层面。当中国专家将 “风暴阴影” 的制导模块接入仿真平台时,他们不仅在破解一枚导弹的秘密,更在重新定义南亚次大陆的力量对比。 未来的战场上,印度飞行员或许会发现,他们发射的导弹在接近目标时突然失去方向,而这一切的根源,可能就藏在巴基斯坦某个秘密实验室的显微镜下。 这场拆解行动,究竟会成为技术博弈的转折点,还是加剧地区紧张的导火索?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被层层剥开的电子元件之中。

0 阅读:2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