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蒋介石一脚踢向妻子,瞬时,妻子捂着肚子倒下了,哀泣不止,蒋母怒了,大骂蒋介石,赶快请郎中......
主要信源:(环球网——蒋介石日记曝其与发妻不和 为离婚差点出家(图);新华网——《浙江奉化蒋氏故居保护利用纪实》)
浙江奉化溪口镇有条剡溪,早年间河边开着家玉溪盐铺,卖盐巴也卖杂货。
1887年秋天,铺子东家蒋肇聪家添了个男娃,取名瑞元。
这孩子后来用过的名字能装满一口袋。
周泰、志清,最终定下介石这个名号时,是存了要当块经得起摔打的石头的心思。
那会儿溪口镇拢共就一条三里的街道,蒋家祖宅丰镐房在当地算殷实门户,可说到底也就是县里买卖人,万万想不到这闹腾娃娃日后能搅得天下风起云涌。
瑞元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街坊喊他“瑞元无赖”,他自己大了也认这笔账,白纸黑字写“六岁就学,顽劣益甚”,可见没少让守寡的母亲王采玉操心。
祖父蒋斯千闭眼那年他才七岁,紧接着父亲蒋肇聪染了时疫撒手人寰,孤儿寡母立时成了软柿子。
本家亲戚吃绝户的嘴脸寒了人心,分家产时明抢暗夺,王采玉带着儿女跌进冰窟窿。
随后小女儿瑞菊、幺儿瑞青接连夭折,这日子真像钝刀子割肉。
王采玉咬碎了牙往肚里咽,守着长子树起腰杆硬撑,逼儿子念书明理,认定他是翻身的指望。
十五岁那年,蒋介石头回动心。
邻村表妹水灵灵的影子晃进少年心里。
王采玉自然想亲上加亲,没成想托人探口风,碰一鼻子灰回来:“瑞元那个小无赖,也配?”
这话扎得王采玉心口疼,她发狠要讨个比榆林丫头强十倍的媳妇。
这就有了毛福梅进蒋家门。
姑娘那年十九,算老姑娘了,可靠谱勤快。
王采玉盘算着:这媳妇能管住儿子,还能早抱孙子,好!
谁承想1901年洞房花烛夜,十五岁的新郎官懵懵懂懂,竟撇下新娘子躲到老娘床上睡得雷打不动,留毛福梅对着红烛独坐到天明。
这事儿成了溪口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少年心气高的蒋介石跑去奉化考童子试,落榜后转了念头。
1903年进了凤麓学堂,后来又转到箭金学堂。
这些地方挂着新式招牌,骨子里还是老经书当道,顾清廉先生几句话倒像火种落进干柴堆:“国不强根子在兵不强”,“想开眼界出人头地,得出洋!”
这话让年轻的蒋介石坐不住了,心思早就飞出奉化县城,飘去了日本。
新婚没两天的妻子和母亲王采玉都不同意他远行。
但蒋介石铁了心要闯东洋。
婆媳俩翻出压箱底的私房钱,这才凑够盘缠路费。
1905年开春,他踏上赴日轮船。可脚刚沾上异国土地,母亲的信追来了,催他速归给姐姐送嫁。
孝字当头的蒋介石只得掉头回国。
这倒成全了他另一步棋,进保定军校速成班镀层金。
那年月走军官路子,留洋才有大出息。
果然,他在保定考取了赴日本学军事的资格。
消息传回溪口,王采玉和毛福梅笑不出:留洋像无底洞,钱怎么填?
毛福梅心里的苦水更重,聚少离多,丈夫看她的眼神越发淡了。
亲友资助一到位,蒋介石再次东渡。
进了日本振武学堂,正经穿上军装拍了照寄回家,挺着腰杆在照片背后题诗明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这话不是吹牛,他真觉得救国就该靠枪杆子。
几年间寒暑假回家短聚,毛福梅难得怀上胎,却因夫妻拌嘴,被他失脚踹中隆起的肚子,当晚就小产了。
这事成了婆媳俩心里永久的疤。
王采玉日夜烧香就怕断了香火,毛福梅对丈夫既怕又怨。
直到1909年蒋介石短暂回国,王采玉揪准时机押着儿媳追到上海。
老太太以死相逼,搬出张静江、戴季陶等好友担保说情。
这番折腾没白费,隔年农历三月十八,丰镐房终于响起婴儿啼哭。
蒋经国出生了。
那年王采玉四十七岁,熬成了祖母;蒋介石二十四岁,初为人父;毛福梅已经二十九岁,十年婚姻终有子傍身。
儿子落地,毛福梅把整颗心拴在孩子身上。
蒋介石的心却彻底飞远了。
他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更瞧不上裹小脚不识大字的发妻。
后来他在外头另立家室,生下孩子。
夫妻只剩名分,最终一纸休书散了两人的缘分。
奉化剡溪边那个“无赖”少年,踩着盐铺门槛望出去,目光越过高山大海,踏出的每一步都搅动了万里风云。
他那双军靴踩过的路,通向何处,溪口镇街面上早起开张的盐铺伙计们,当年可猜不出半分。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