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有人建议要保留汪东兴的职位,但是陈云却认为,如果让他再继续担任,就算我们同意了,那全国人民也不会同意的。[66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底,中南海里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全国上下都在为吃饭发愁,粮票、布票、肉票样样紧张,可党内高层却在激烈讨论一个人的去留问题。 这个人就是汪东兴,时年63岁,党中央副主席。按说这样的老革命应该稳坐钓鱼台,但现实却不是这样。 1932年,13岁的汪东兴就跟着方志敏闹革命,16岁入党。长征路上,他的脚趾被冻伤,但硬是咬牙走完了两万五千里。1947年开始,他成了毛泽东的贴身警卫,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1979年,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3.32亿吨,人均不到340公斤。城里人每月粮食定量14.5公斤,农村人更惨,很多地方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 当时全国有2.5亿人年收入低于200元,基本处于贫困线以下。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街头巷尾到处是待业青年,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超过30万。 国家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连进口一艘大型货轮都困难。很多工厂因为缺原料停产,职工拿不到工资,生活更加困难。 面对这种局面,党内出现了不同声音。一些人认为,汪东兴这样的老革命应该继续受到重用,毕竟他们为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陈云不这么看,他在会上拿出一组数据:全国钢铁产量3448万吨,比1978年还少了100多万吨。煤炭产量6.35亿吨,勉强够用。石油产量1.06亿吨,出口创汇有限。 陈云的观点很直接,现在需要的是懂经济的人,不是只会搞警卫工作的人。毕竟,老百姓关心的是能不能吃饱饭,能不能找到工作,而不是谁的革命资历更老。 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失业人口达到2000多万,其中知识青年返城就是一个大问题,仅北京一地,需要安排工作的知青就有40多万。 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连年徘徊不前。很多地方的农民年收入只有几十元,连温饱都成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会议气氛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当前困难需要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革命资历。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主动提出辞去党中央副主席职务。一批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开始走上重要岗位,比如万里负责农业,谷牧主管对外开放。 1980年,安徽、四川等地开始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积极性大幅提高。当年全国粮食产量就达到3.55亿吨,比1979年增长了近7%。 到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城市居民基本告别了粮票。农村改革更是成果显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解决了数千万农民的就业问题。 外汇储备也从1979年的1.67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26.44亿美元,整整增长了15倍,这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 汪东兴的这个决定,为中国后来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信源: 中央档案馆保存的《1979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记录》 《汪东兴回忆录》
1962年,毛主席约谈陈云一个小时,22天后陈云婉拒开会。提出:自己的心脏功能很
【8评论】【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