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争,也不怨,只求孩子好,”今年7月报道,安徽合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即使儿子早已去世多年,儿媳也另嫁他人,但他仍坚持把自己省吃俭用赚来的钱,一次次送到儿媳家门前,只为孙子能过得好一点。 “我多次劝告公公不用担心,但她就是心疼她的孙子,怪不得一直都说隔代亲!”儿媳张丽(化名)感慨道,这句话轻轻打开了那个被岁月尘封却依旧温暖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牺牲与坚守的亲情传奇。 故事发生在安徽合肥的一处老旧小区,主人公是年过六旬的老人王守义(化名),十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他唯一的儿子王磊,年仅35岁,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儿子是他这辈子的骄傲,是家中温暖的顶梁柱,如今却突然消失在生命的长河中,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时孙子王子轩(化名)才刚满4岁,正是最需要父亲陪伴和照顾的年纪,失去父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何等残酷的打击。 儿子去世后儿媳张丽在亲友的劝说下,带着年幼的孩子改嫁到了另一个城市,这个决定在许多人看来,是对老人最大的“背叛”,亲戚朋友都替王守义打抱不平,然而王守义却从未有过怨言,他主动安慰儿媳,他心里清楚,儿媳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她也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这份理解,让他在痛苦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王守义知道儿媳走了但孙子还在,这个孩子成了他全部的牵挂,这份血脉相连的情感,让他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撑下去,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孙子的成长。 从那以后王守义便开始了十年如一日的“资助之路”,他每月靠着做一些零工和捡废品攒点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但总会攒上一笔钱,带上一些吃的穿的,亲自坐公交车去几十公里外的那个城市。 有一次张丽开门了坚持不收,王守义就塞到她手里,说一句“就当是给孩子买奶粉”,转身便走,张丽曾数次打电话说不必再送,可老人却淡淡回应:“我不指望你们回报我,我就是图个心安,”这份不求回报的爱,让张丽既感动又愧疚。 十年间王守义风雨无阻,他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只为给孙子更好的生活,他不知道孙子的成绩如何,不知道他有没有交到朋友,但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让孙子能少受一点苦。 这个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被王守义的无私奉献所感动,一位网友评论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刻骨铭心,现在支撑老人挺下去的动力,就是想看到孙子幸福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也是这样默默爱着我们,不求回报,这种爱,是最纯粹、最伟大的爱。” 另一位网友则说:“破防了,这大爷年轻时为孩子而活,人老了为孙子而活,好像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但正是这种无私的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都能够珍惜身边的亲人,用爱去温暖他们。” 正如王守义所说:“我不争,也不怨,只求孩子好,”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让我们明白,爱,有时候不需要言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一份默默的付出,而这,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留子在外根本不敢生病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