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

麻麻赖赖 2025-07-18 11:34:53

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可曹世范刚动筷子,就惊觉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但敌后斗争依然严峻。

在山东昌乐县,日伪军据点密布,封锁严密。

八路军鲁中军区侦察参谋曹世范与侦察员张成利,奉命潜入昌乐县腹地,侦察日伪军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交通线,为后续军事行动提供关键情报。

曹世范经验丰富,胆大心细。

张成利身手敏捷,观察力强。

两人深知任务凶险,昌乐县敌情复杂,汉奸特务活动猖獗。

他们换上百姓旧衣,藏好短枪和手榴弹,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崎岖难行的山路潜入。

昼伏夜行,啃硬饼喝溪水,经一天一夜艰苦跋涉,疲惫不堪的两人抵达于家岭村附近。

于家岭村地处山区,位置偏僻。

此前情报和地下交通员反馈显示,该村群众基础较好,村民普遍心向抗日,曾有八路军得到掩护。

曹、张二人判断此处可作为临时落脚点,稍作休整并了解周边敌情。

傍晚,两人谨慎进村。

按地下工作纪律,未直接找“堡垒户”,而是暗中观察。

见村口一户人家殷实,院子较大,便上前试探。

开门者自称村长,年约五十。

曹、张自称“跑买卖的”,因避战乱和关卡盘查绕道山路,人困马乏请求借宿。

村长热情迎入,吩咐家人烧水沏茶,张罗饭菜,言语极尽热情。

饭菜上桌,竟有腊肉和炒鸡蛋,在物资匮乏的敌后显得过分丰盛。

曹、张表面道谢,内心顿生警惕。

他们执行过多次敌后任务,深知过分殷勤未必是好事。

两人交换眼神,均露疑虑。

曹世范边吃边貌似随意攀谈,询问村况、驻军、安全等。

村长回答看似无破绽,但眼神闪烁,言语间透着一丝紧张。

饭至中途,村长突称看灶火离席。

曹、张疑窦更生。

村长离席不久,屋外骤起杂乱脚步声和拉枪栓声!

一公鸭嗓高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喊声中夹杂伪军吆喝。

情况突变!曹、张瞬间明白:被出卖了!

那热情村长,极可能是投敌汉奸或受胁迫者!

疑虑成残酷现实,村长已不见踪影。

生死关头,不容犹豫!

曹世范低喝:“撤!”两人同时踢翻桌子作掩护,拔枪冲向堂屋后窗。

张成利踹开窗棂,曹世范紧随翻出。

落地瞬间,埋伏后院的伪军已围上开枪!

曹、张依托墙角、柴垛还击压制,借夜色地形掩护,奋力向村后山林突围。

趁敌短暂混乱,曹、张抓住间隙,一头扎进村后密林。

伪军紧追,枪声、喊声、树枝断裂声紧追不舍。

两人不顾荆棘划破衣肤,全力狂奔。

他们深知必须尽快摆脱追兵,天亮则更危。

近一小时亡命奔逃,追兵声渐远,但两人已精疲力竭,汗透衣衫,肺部灼痛。

东方泛白,急需安全藏身处,否则天亮敌大举搜山,后果不堪设想。

强打精神搜寻,幸运发现一处陡崖下藤蔓后的隐蔽天然石洞。

洞口狭小,仅容一人弯腰入,内里空间不大但足藏身。

两人迅速钻入,用树枝藤蔓小心伪装洞口,不留痕迹。

洞内,两人背靠冰冷石壁,大口喘气,心跳如鼓。

检查武器,弹药消耗不多。曹世范示意张成利警戒洞口,自己侧耳倾听。

不久,洞外果然传来伪军嘈杂搜索声、叫骂声、刺刀拔草声。脚步声渐近,甚至能闻伪军官在洞口附近训斥手下声。

两人屏息,紧握手枪,指扣扳机,做最坏打算——洞口若现,拼死一搏!

时间凝固,秒如年长。

幸而伪军未发现伪装巧妙的洞口,草搜后骂咧离去。

听脚步声远逝,曹、张稍松神经,仍不敢大意。

两人在阴湿山洞潜伏至夜幕再临。

确认外间彻底安全,才小心钻出。

不敢回于家岭村,亦无法续行侦察任务。

当务之急是尽快脱险,返部汇报。

凭地形熟稔和丰富敌后经验,曹、张避大路村庄,再择隐蔽山路,经一夜艰难跋涉,终安全返回鲁中军区驻地。

他们详报遇险经过,尤指于家岭村长可能叛变投敌或被控关键情况。

此情报为部队日后该区活动敲响警钟。

警示身处敌后战士:信任需可靠基础,时刻警惕乃生存法则。

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与丰富战斗经验,是化险为夷关键。

这段惊心动魄往事,成其军旅生涯深刻烙印,亦为抗战时期敌后情报工作艰险之真实缩影。

0 阅读:140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