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一张票根撬动多元新消费西安奥体中心演唱会结束,歌迷散

冰蝶娱乐八卦 2025-07-18 15:00:23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 一张票根撬动多元新消费

西安奥体中心演唱会结束,歌迷散场。

7月13日21时30分,鹿晗“Season4亚洲巡演”西安站正酣,观众挥舞着荧光棒齐声合唱。而就在一周前,莫文蔚的演唱会刚在此落幕。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西安已举办和即将举办的演唱会大概34场,仅7月就有6场明星演唱会密集登场。跨省而来的粉丝们点燃了舞台,也点燃了城市的文旅活力。

粉丝的行李箱:从门票到“肉夹馍”

“我女朋友抢到了西安站的票,我请了5天年假,一起飞过来。”7月13日晚,演出结束后,邓梓恒在人群中等待女友甄真。他们是从江西南昌飞来观看演出的。

“她是鹿晗铁粉,一抢到票我们就订酒店、查美食。不光是为看演唱会,来西安旅游也是计划好的。”邓梓恒说。

他们落地前,网上已流传“鹿晗西安歌迷手册”,从酒店推荐、美食地图到打卡点攻略应有尽有。两人住在推荐酒店,打卡了“鹿晗同款”奶茶店,当晚打算去西安饭庄吃葫芦鸡,第二天计划前往大唐不夜城。“鹿晗在台上说想吃Biangbiang面,我立刻决定明天也要去尝尝!”甄真笑着说。

他们的行李箱里,除了换洗衣物,还有定制周边、肉夹馍造型公仔和钟楼明信片。像他们一样,把“演唱会+旅游”作为行程主线的年轻人还真不少。

舞台之外的“第二现场”

记者当晚在奥体中心周边看到,至少有十余家餐饮店在路边竖起了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免费大巴接送粉丝就餐”的字样。一家海底捞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当晚专门开设了“粉丝专场”,安排了大巴车往返于演唱会现场和门店之间,甚至提前预留了半个大厅作为“包场区域”。“每次有演唱会,我们都会派专车来接人,这已经成了惯例。”另一家连锁餐饮店的店长笑着说,“对我们来说,演唱会结束才是消费链条的真正开始。这两年西安的演唱会越来越多,粉丝群体就是现成的客源,抓住这波流量,生意肯定差不了。”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文明西安”公开信息,长安大牌档近期接待歌迷超万人次,带动增收38万元;西安饭庄奥体店销售额提升35%—40%;同盛祥推出的29.8元“情满长安碳水自助”,一周内在抖音售出超260万元。

“消费从票务起步,但绝不止于票务。”一位业内人士说,粉丝来一场演唱会,城市就多了一场“主题消费节”。

从“票根”到“体验”的消费升级

面对持续升温的“演唱会经济”,西安市早有部署。由西安文旅部门主导的“歌迷系列暖心服务”涵盖六大板块,提供交通指引、酒店推荐、美食专场、打卡路线等一站式消费指南。

其中,西安饭庄、同盛祥、德发长等本地知名餐饮品牌被列入“歌迷美食专场”。7月16日,记者在西安饭庄东大街店看到,葫芦鸡、金线油塔等传统陕菜成为外地游客拍照打卡的“必点菜单”。

同时,“情满长安——抖音生活嘉年华”设置票根福利专区,用户可凭演出门票在多家商户享优惠。截至5月31日,线上平台销售额已突破7570万元。

在文旅领域,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客流量提升15%,汉服租赁、非遗手工艺、夜间演艺等业态热度持续上扬。“有演唱会的周末,我们一天能租出120多套汉服。”一家商户介绍。

如何把流量变“留量”?

“演唱会经济的最佳受益者,是那些既能吸引粉丝,又能形成转化能力的城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指出,粉丝天然具有强烈的情绪连接,愿意延伸到饮食、住宿、文创等领域,进而形成“广告外溢效应”。

王晓勇举例说:“邓紫棋来西安演出时,用‘泡馍’谐音推广歌曲《泡沫》,带火了‘绒馍馍肉夹馍’文创公仔。这种‘明星+地方文化+产品’的联动,就是文旅融合的典型模式。”

但王晓勇也提醒,演唱会经济具有偶发性和流动性,不能盲目追求“明星集聚”,更应注重长线运营。

“西安曾是中国足球的金牌主场,靠的不是一场比赛,而是系统的球迷文化和市场氛围。”他认为,城市要将“演唱会热度”转化为“常态消费力”,关键在三点:打造便捷、高效、友好的消费环境;建立演出内容的二次开发机制;构建可持续的文化旅游生态。

0 阅读:46
冰蝶娱乐八卦

冰蝶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