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看明清白话小说,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明日里管教那厮死得不如彭越、李存孝! 好玩嘿,咒人就咒人吧,干嘛非得拿人家彭越和李存孝来咒人呢? 有原因,那是因为彭、李二人死得惨。也可以说,死得不能再惨,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咱先说李存孝,乃是唐末晋王李克用的螟蛉义子,从血统上来讲,这人不是汉人,而是一个胡人,原来跟安禄山一个姓,名叫安敬思。跟了李克用之后,改名李存孝。 本来,李存孝受李克用重用,将来或许能有一番大作为。但是这个胡儿不甘心长期臣服于人下,偏赶上跟他不同父还异母的兄弟李存信一直在挂名老爸李克用的面前给他上眼药、穿小鞋,于是一怒之下,反了他娘老子的,率领部众直奔挂名老爸李克用杀来。 然而,李克用毕竟是李克用,须知道,当年打的黄巢丢盔卸甲的可是他老人家,“飞虎子”的外号也不是白来的,那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到最后,这个不孝的胡儿兵败被俘,押解太原之后,在闹市当中,先被扒了个干干净净,然后用利刃割开皮肉,再将四肢和脖子套上绳索,而绳索的另一头,则是拴在五辆马车上。车夫一齐打马。到头来,李存孝四分五裂,尸骨不全。咦!怎一个惨字了得! 再说彭越,身为大汉开国功臣,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到头来让吕后一个娘儿们给算计了。末了,被五匹骏马撕扯成零碎不说,更是连累宗族一块儿被灭。说来好不悲哀! 根据历史考证,自周朝起,就已经有了车裂这种惨绝人寰的死刑。当时管车裂称之为“轘”,说文中说:车轘,谓车裂也。 最初,这个死刑只针对于贵族士大夫,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高端死刑的。第一个遭受车裂,并被写进史书的,普遍认为是公元前694年,郑国大夫高渠弥。然而,车裂了这位郑国大夫之人,却是齐国的总瓢把子齐襄公。换言之,老高死在了外国人的手里。 第二个遭受车裂,并被写进史书的,是陈国第二十任君主夏征舒。史书记载,公元前598年,楚国伐陈,将夏征舒“轘之栗门”。 紧跟着是公元前551年,楚国贵族观起,在一个名为四竟的地方,遭五马分尸。 当然了,最有名的当属“咸阳五牛分商鞅”。商鞅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人在现在的历史书中,一直是以正面角色的形象出现。但实际上,这个人的人品并不怎么样,很多酷刑的出现,正是跟他有关。秦国百姓并不念他的好,反倒是恨他恨得不行。主要是他的一套驭民术用的炉火纯青,压得人们喘不上气,时时刻刻要小心自己的言论或是举动,稍有不慎,不光是自己掉脑袋,还要连累周遭邻居一块儿掉脑袋。须知道,臭名昭著的连坐法,正是出自这位变法狂魔商鞅之手。因此,老百姓对于商鞅被车裂很是喜闻乐见,行刑当日更是热闹非凡。 据说之所以用牛来车裂商鞅,而不是用马,主要是因为牛的动作较慢,如此一来,商鞅就要承受更漫长的痛苦。史书原文写道:惠文公历数其罪,吩咐将鞅押出市曹,五牛分尸。百姓争啖其肉,须臾而尽。 听听,多惨,被五头牛生生撕碎不说,肉还让老百姓给吃干净了。看来,这哥儿们也是让人恨透了。 但很可惜,秦灭六国之后,车裂重新被启用。 那么以后又有多少人遭此酷刑呢? 答案只有四个字——太多太多。
早先看明清白话小说,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明日里管教那厮死得不如彭越、李存孝! 好
历史的回音
2025-07-19 13:36: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