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以为,美俄没联手对付中国,只是因为它们“不想”。但事实远比这复杂,也更无情。这不是简单的意愿问题,而是一个硬币的另一面——它们压根就做不到。这桩看似诱人的“联姻”,在地缘政治的深层逻辑下,注定是一场永远无法上演的荒诞剧。 在某些战略家的棋盘上,美国与俄罗斯联手对付中国,似乎是一步精妙绝伦的好棋。然而,这种设想与其说是一种可行的战略,不如说是一个地缘政治中的“不可能三角”,被历史宿怨、现实利益和理念冲突牢牢锁死。美国或许有过这样的念头,但现实却清晰地表明,它根本做不到。 首先,美俄两国间存在着一条无法跨越的历史伤疤。冷战的幽灵从未真正散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期望的握手言和并未到来,等到的却是美国主导的北约不断东扩。 从16个国家,到32个国家,北约已经在俄罗斯的舞台上部署了导弹。俄罗斯的每次扩张,都如同在伤口上洒下一把盐,让它还未痊愈。 2023年芬兰与瑞典的加入,更是直接触碰了普京划下的“安全红线”。这种被背叛和被围堵的集体记忆,已经内化为俄罗斯民族心理的一部分。 因此,指望莫斯科忘掉这一切,转头与曾经的、也是现在的主要战略对手合作,去对付一个长期以来相互支持的邻国,这不仅违背政治逻辑,也根本通不过俄罗斯的民意。 这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远非几次外交峰会所能消解。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早已与中国紧密相连,尤其是在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制裁之下。俄罗斯的经济以能源为基础,中国是不可替代的第一大买主。 “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每年稳定地向中国输送海量天然气,中国市场几乎吸纳了俄罗斯近半的出口能源。石油、煤炭、农产品等大宗贸易更是如此。 更关键的是,中俄贸易结算正在加速“去美元化”。近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交易已绕开美元,直接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这意味着,俄罗斯的经济自主权正通过与中国的合作逐步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倘若俄罗斯选择与美国联手,无异于自断经济命脉。 欧洲市场靠不住,印度等国虽有采购,但在体量和稳定性上远不及中国。一个简单的现实摆在眼前:与中国合作,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广阔市场;跟随美国,或许能换来一些虚无的政治承诺,但经济上将立即面临断崖。这笔账,克里姆林宫算得比谁都清楚。 抛开历史和利益不谈,美俄两国基本观念的矛盾,也注定了两国难走到一起。美国习惯于扮演“民主灯塔”的角色,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不惜动用“颜色革命”等手段颠覆它所认定的“非民主政权”。 而俄罗斯则极度反感这种干涉主义,始终强调国家主权和多极世界秩序。普京曾不止一次公开抨击美国的单极霸权。 这种世界观的根本对立,导致两国在联合国、叙利亚、中东等几乎所有重大国际议题上都针锋相对。一个要颠覆,一个要稳定,这使得任何深度的战略合作都成了空谈。 即便两国领导人有心缓和关系,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态也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美国,对俄采取强硬政策已成为罕见的两党一致意见。 国会推动对俄制裁的法案,向来能轻松获得高票通过。任何试图与俄和解的总统,都将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和舆论反弹。而在俄罗斯,反美情绪同样深植于社会。 近年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俄罗斯民众视美国为主要威胁。任何与美国走得太近的举动,都可能动摇其执政根基。 最后,也是最常被忽视的一点,是今天的中国已非吴下阿蒙。其庞大的经济体量、领先的科技实力和日益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使任何形式的围堵都变得代价高昂且前景黯淡。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到5.3%,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是美国的数倍,其在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甚至美国军事报告也必须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已经拥有了一种强有力的“反干涉/地区遏制”力量。 在国际舞台上,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中“背靠背”协作,形成事实上的战略犄角。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中国,即便美俄勉强联手,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而对俄罗斯来说,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去得罪一个强大而可靠的邻居,同时投向一个历史上反复无常的对手,无疑是战略上的豪赌,更是得不偿失。 说到底,“联俄制华”始终停留在一种战略幻想层面,它是一个被现实反复证伪的命题。历史的旧怨、经济的捆绑、理念的鸿沟、内部的政治阻力,以及中国自身的实力,共同构成了这个幻想无法落地的原因。 世界格局早已不是简单的两极对峙,如果还抱着冷战式的零和博弈思维,恐怕最终只会将自己困在历史的死胡同里。
你或许以为,美俄没联手对付中国,只是因为它们“不想”。但事实远比这复杂,也更无情
酸酸甜甜小菊
2025-07-19 16:14:35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