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皇帝元善见为了除掉权臣高澄,想了一个奇葩的做法,在宫中挖地道挖到高澄家后实行

猫头鹰说历史 2025-07-19 17:44:00

东魏皇帝元善见为了除掉权臣高澄,想了一个奇葩的做法,在宫中挖地道挖到高澄家后实行“斩首行动”。不料挖到宫门外就被发现,高澄带兵入宫质问:“陛下为何造反?” 元善见登上皇位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公元534年,北魏王朝在 “河阴之变” 的血雨腥风中彻底分裂,权臣高欢拥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定都邺城,建立东魏;而宇文泰则扶持元宝炬在长安称帝,史称西魏。 高欢在世时,虽把持朝政,却还维持着表面的君臣礼仪。每逢元善见出巡,高欢总是以臣子礼骑马随从,觐见时也恪守臣节。这种微妙的平衡,让元善见在少年时期得以保留一丝帝王的尊严。 但随着高欢病逝,其子高澄的登场,元善见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 高澄远比其父更为跋扈,他不仅在朝堂上独断专行,更将对皇权的蔑视赤裸裸地写在脸上。 一次宫廷宴会上,高澄强逼元善见饮酒,元善见婉言拒绝,却被高澄怒斥:“朕,朕,狗脚朕!” 随后竟命人当众殴打元善见。 在高澄的严密控制下,元善见的活动范围被严格限制在皇宫之内。宫廷侍卫皆是高澄的心腹,连饮食起居都在监视之下。 有一次元善见与侍臣登楼远眺,随口吟诵谢灵运的诗句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被高澄知晓后,处死了陪同的侍臣。 549年春,邺城皇宫的地下悄然响起了挖掘声。原来,在元善见的秘密授意下,一批宦官和侍卫正沿着通往城北高澄府邸的方向挖掘地道。 这个看似荒诞的计划,是元善见这个傀儡皇帝在绝望中想出的最后一搏 , 他打算通过地道潜入高澄的丞相府,趁其不备发动 “斩首行动”,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选择挖地道,也是元善见的无奈与挣扎。当时的皇宫内外布满高澄的眼线,任何调动军队的企图都会被立刻察觉。 此前元善见曾试图联络地方藩王起兵勤王,却因消息泄露而失败,多名参与者被高澄处死。 施工队伍昼伏夜出,在宫殿的地基下艰难掘进。为了掩盖声响,他们故意在宫中举办宴乐,用丝竹之声掩盖挖掘的动静。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元善见,当地道挖到宫门外的大街时,施工的动静惊动了巡逻的士兵。一名正在附近巡查的侍卫听到地下传来异响,好奇之下挖掘地面,竟发现了这个秘密工程。 消息传到高澄耳中,他先是震惊,随即爆发出雷霆之怒。高澄召集三千甲士,气势汹汹地闯入皇宫。 当时元善见正在与嫔妃对弈,见高澄带着士兵杀气腾腾地闯进来,棋盘被吓得打翻在地。 高澄未行君臣之礼,反而厉声质问道:“陛下为何要造反?臣父子功盖社稷,难道还有负于陛下吗?” 这句颠倒黑白的质问,击碎了元善见最后的隐忍,他猛地站起身,高声说:“自古以来,只听说臣子反叛君主,从未听说君主反叛臣子!你自己想谋反,为何还要责怪我?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况是皇位!” 这话让高澄一时语塞,连忙跪下谢罪,然而这不过是权臣的伪装,三天后,高澄就将元善见软禁在宫中,参与地道计划的宦官侍卫全部被处死,连元善见的皇后也险些被废黜。 高澄那句 “陛下为何造反” 的质问,堪称奇谈。在高澄看来,元善见不过是自己拥立的傀儡,竟敢试图反抗,这本身就是 “大逆不道”;而在元善见眼中,自己身为天子,铲除权臣本是天经地义,却要背负 “造反” 的罪名,这是何等的荒谬与屈辱。 自东汉末年以来,这种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模式屡见不鲜,但像高澄这样直接质问皇帝 “为何造反” 的,却前所未有。这说明在当时的东魏,皇权已经衰弱到了极点,连最后的遮羞布都被撕碎。 地道事件暴露后,东魏的政局愈发诡异。高澄虽然没有立刻废黜元善见,却进一步加强了对他的控制。 元善见的身边被安插了更多眼线,连与嫔妃说话都要小心翼翼。这种无形的枷锁,比任何酷刑都更让元善见痛苦。他常常在深夜独自抚琴,琴声中充满了悲愤与不甘,直到琴弦崩断才颓然停手。 就在地道事件发生几个月后,意外发生了 ,高澄在邺城的丞相府中被厨师兰京刺杀身亡。消息传到皇宫时,元善见曾一度以为自己迎来了转机,高兴的对左右说:“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朕终于可以亲政了。” 但元善见低估了高氏家族的根基,高澄的弟弟高洋很快继承了兄长的权力,并且比高澄更加残暴多疑。 高洋掌权后,对元善见的控制变本加厉。公元 550 年,高洋逼迫元善见禅位,建立北齐王朝。 当了十几年傀儡皇帝的元善见,被封为中山王,迁居邺城宫外的府邸。表面上高洋对元善见礼遇有加,允许他保留天子仪仗,实际上却时刻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被废黜的第三年,元善见被高洋用毒酒杀害,年仅 28岁,他的三个儿子也随后被处死。

0 阅读:51
猫头鹰说历史

猫头鹰说历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